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日报】为赣剧舞台培养一批“角儿”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7-09-16字体:[
  •      

      9月15日,江西日报B1聚焦版,刊发题为《为赣剧舞台培养一批“角儿”》的报道,全文如下:

      “演员是舞台的皇帝’,是戏曲最后的呈现者。好本子好戏,需要好演员支撑,没有演员、没有队伍,振兴地方戏曲那是空谈。”
      不久前,带着众多赣剧人的殷殷期盼,30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赣剧青年演员通过层层优先,齐聚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接受系统、专业的赣剧学习:把子课、形体课、声乐课、戏曲史课……历经两个多月的学习、感受、思考,他们站上了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赣剧青年表演人才培养”结项汇报演出的舞台。舞台上的他们再次唱响赣剧时,胸膛里依然跳动着振兴赣剧的初心,眼神中还平添了几分笃定与坚毅。

    这是赣剧的一场及时雨

      饶梦妮是福建蒲城赣剧团的一名青衣演员,性格开朗、活泼爱笑,1.73米的高个儿,更使得她的每次出场,极具吸睛力。

      “在我们浦城县,不仅流行着闽剧、越剧、高甲戏等,当地群众还喜欢看赣剧,而我们剧团就主要唱赣剧。”24岁的饶梦妮,入团9年,无数次演出、参赛,已然是一位年轻的老演员。但结识如此众多的赣剧人,并与他们一起学习,饶梦妮直言,这还是第一次。

      “我最开心的是结识了这么多的战友,每天和他们一起练功,感觉特别有劲。”采访当天恰逢彩排,那青春的笑始终洋溢在饶梦妮的脸上,因为个子高,前辈给她的戏服穿不了,她们剧团的团长叶老师还专门从福建给她带来了戏裙。

      其实,作为我省的代表性剧种,赣剧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不仅辐射福建蒲城,甚至还一度出现了“南花北放”的现象,黑龙江、吉林两省曾分别派人南下移植赣剧。回想赣剧鼎盛时期,《还魂记》《珍珠记》《西域行》等名剧风靡全国,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演出并给以“美秀娇甜”的赞誉……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曾经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赣剧受到了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许多基层剧团疲于糊口,每天演三场,一年演六七百场,演员根本没有精力去提高业务水平。若长期如此,赣剧的艺术水准恐怕会下降。” 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主任陈俐,常年奔忙在赣剧教学、创作一线,对于当下赣剧演员的整体处境,有着深刻的认识。

      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经过层层筛选,陈俐主持实施的“赣剧青年表演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这也是赣剧人才培养项目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而招生公告一经发布,旋即引起了戏曲界的广泛关注,鄱阳县赣剧团、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乐平市赣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万年县赣剧团等省内赣剧团,以及南昌市采茶剧团、民营剧团弋阳县庆丰赣剧团、福建蒲城赣剧团等剧团的演员纷纷报名参加。

      “这个项目,就像赣剧的一场及时雨,它将各个赣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集中起来接受系统学习,为我们赣剧事业培养年轻的力量。”如陈俐所言,这30位青年演员所攻行当、所属院团不同,但大家却一起刻苦求学,肩负同一个使命——重振赣剧辉煌。


    “30颗宝贵的种子” 


      与饶梦妮一样,来自鄱阳县赣剧团的演员张钰,主攻青衣,无论是在培养项目班里,还是在所属院团,都属“尖子生”。因为父亲是赣剧演员,张钰从小耳濡目染,在投身赣剧的十多年里,把自己的青春绽放在乡村田野的戏台上。而在这个课堂,她总是聚精会神,认认真真。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声乐课,让我第一次学习到专业的发声和气息方法。”作为一位斩获众多奖项的赣剧新星,张钰的话既让人备受感动,也让人看到了培养赣剧演员的紧迫。

      原来,像张钰这样来自基层院团的演员,或是陪团、或是跟随师父习得赣剧,并未接受过声乐领域专业系统的学习,平时也不懂得保养嗓子,有的演员甚至出现了声带小结、声带肥厚等问题。为此,培养项目依托南昌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专门开设了《声乐》《视唱练耳》等课程,教大家识简谱、练音准、学气息等,并请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医师,教大家日常的声带保健。

      “我们期望能让同学们有全方位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专业提高。”一句质朴简单的话语,却需要持续巨大的努力。除了季国平、王文锡、童薇薇、程烈清、姜朝皋、万叶、徐春兰等戏曲名家为学员们讲授戏曲、音乐理论、人文素质培养等课程,培养项目还特别设置了剧目传承教学、结项汇报展演等传授舞台表演经验,以此全方面提高赣剧青年表演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出赣剧艺术亟需的青年表演人才。

      8月11日,南昌大学音乐厅灯光璀璨,清歌袅袅,30位同学分为下午、晚上两场,演绎了创排于2010年、曾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的南昌大学新版《临川四梦》。

      “该剧以一个大学教授讲课的方式把《临川四梦》的精华折子串联起来,行当齐全,角色众多,并且包含了赣剧的四个主要声腔:青阳腔、赣剧弹腔、海盐腔、弋阳腔,呈现出四种不同的风格:悲剧、言情剧、诙谐剧、浪漫爱情剧。凡此种种,都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力。” 看着台上同学们那一双双认真的眼神,陈俐的师者之心溢于言表。

      舞台上,同学们将两个多月的刻苦学习糅进一个个动作、一句句唱腔中,深情的演绎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也得到了赣剧表演艺术家胡瑞华的鼓励和赞扬:“这些青年演员进步很快,表演非常好。无论是唱念做打,还是表演方面,外有形象美,内有精气神……”看完同学们的演出,胡瑞华还动情地说:“一个演员可以救一个剧团,一个剧本可以救一个剧种。你们回到各个剧团,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

    “在赣剧的土壤开花结果”


      当下,戏曲进校园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6月,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近日,四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然而在南昌大学,戏曲一直扎根在校园。

      作为本次培养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便共享南昌大学丰厚的学术资源,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在高校大力弘扬传承着赣剧艺术。

    “来到高校,有人担心我不会做赣剧了,但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心系赣剧。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停止耕耘赣剧的脚步。” 十多年来,在陈俐带领下,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多次举办了“赣剧艺术周”,以讲座、展览、演出等形式为广大师生送上赣剧盛宴,并组织出版了《南昌大学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赣鄱新韵》等赣剧著作,其开设的《赣剧鉴赏》《江西地方戏赏析》等课程,深受学生们喜爱,其中《赣剧鉴赏》还被学生们评选为精品课程;2011年至2014年,陈俐还在南昌市9所试点小学开展“赣剧进课堂”活动,培养赣剧新苗……

      “我从小学习赣剧,赣剧舞台给了我土壤,那么我就要在这个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才对得起养育我的这块土地。” 来到南昌大学之前, 陈俐在22岁时就荣获了戏曲界最高奖梅花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2000年她领衔主演的《还魂后记》还荣获了第九届“文华表演奖”。

      除了在大学校园刮起赣剧风潮,赣剧文化艺术中心还以丰富的赣剧创作,提振、促进着赣剧发展。他们创排的《等你一百年》《临川四梦》《青衣》等剧深受观众喜爱,多次荣获中国戏剧奖,赣剧《红珠记》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而不久前该剧再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将在全国巡演30场,至此国家艺术基金共举办四届,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三次获批,这在全国的综合性高校、抑或戏曲剧团,都是十分罕见的。

      尤为可贵的是,苦苦练功留下满身伤病的陈俐,还把红土地上孕育的赣剧一次次带向了世界:2009年,她将赣剧《姹紫嫣红》带到德国古老音乐节,首次把赣剧带入欧洲艺术殿堂;当年11月,她领衔的赣剧《窦娥冤》团队受邀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这一次法国观众被赣剧深深打动,演出结束时,观众鼓掌长达十多分钟。陈俐还获得了该戏曲节唯一的“最佳女演员奖”……如今,陈俐带着她的团队已经在新加坡、印尼、德国、法国、美国、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的舞台上,留下了赣剧的清丽倩影。


    “天下赣剧一家亲”


      8月11日,结项汇报演出结束已是晚上9点多,但年轻的演员们却没来得及卸妆,就匆忙赶去聆听座谈会——戏曲界老艺术家、来自各个院团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众多赣剧演员,大家齐聚一堂建言献策,共同探讨赣剧的未来发展。

      “赣剧发展到今天,与河南豫剧、浙江越剧等兄弟省份的代表剧种相比较,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人才都存在差距。天下赣剧一家亲!当下,我们的赣剧力量已经很薄弱,我们赣剧人要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共同把赣剧发展好!”

      座谈会上,著名编剧姜朝皋第一个发言,掏心掏肺地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其实当天,他为湖北京剧院创作的《在路上》,首次进京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作为编剧的他本该前往观摩,但他却选择赶来南昌,为赣剧青年演员再上一堂理论课:“时代是前进的,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应该逐步提高我们的水平,不能老演老戏,要不断排新戏,吸引年轻人。”

      “各个剧种有各个剧种的特色,各个剧种有各个剧种的观众。我们对赣剧要有信心,赣剧有它的美,也有它的观众。”看着台下那一张张青春面容,年过八旬、特意从北京赶来的胡瑞华出言便是暖心的鼓励。“我曾经跟年轻人开玩笑,说你们平时学习不用功,到头来埋怨祖宗,这样不像话。正所谓自己的田地自己种,自己的父母自己敬。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赣剧发展好!”

      “赣剧演员群星璀璨、代有才人,让我们齐心协力振兴赣剧,让赣剧再一次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红火!”“我们演员长年累月唱皮黄固然很重要,但是赣剧必须靠近曲牌,必须认识研究弋阳腔、青阳腔的声腔旋律。”“在当下戏曲的利好形势下,我们希望能在南昌大学做一个赣剧研究基地,汇集全省力量做赣剧精品剧目。”

    座谈会上,杨春熙、龚国光、宗彩琴、熊丽云等老艺术家们亦谆谆告诫、殷殷嘱托。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赣剧纷呈,我们同心。诚挚教导的老艺术家、奋力助推的赣剧名家、向上拼搏的青年演员,一道怒放天空,在大地撒下赣剧星光,在他们那坚毅眼神中,亭亭出现的是未来赣剧的欣欣向荣。

      原文链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7-09/15/content_400251.htm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