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人民日报:南昌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成果喜人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6-06-21字体:[
  •          人民日报6月20日报道:  

       这是红土地上的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这是英雄城里的一座发展态势令人瞩目的综合性大学。

       “十五”期间,南昌大学始终坚持教育创新与“211工程”建设同步推进,以改革促建设,以建设求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科整体水平迅速提升,师资队伍结构逐年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办学支撑条件逐步改善,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校园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党建和思政工作得到加强,学校进入了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教学型综合大学向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的转变。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十五”期间,南昌大学有25门课程被列为江西省优质课程,“现代汉语”被评为全省唯一的1门国家精品课程,实现了江西省无国家精品课程零的突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教学研究课题省级立项近300项。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5813人,其中:本科生28782人,硕士研究生2674人,博士研究生223人。学生已连续11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8个一等奖;多次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多个二等奖、三等奖;连续9年获江西省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冠军。五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2397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2462人,比“九五”增长122%;硕士毕业生1466人,比“九五”增长229%;博士毕业生65人,比“九五”增长829%。本科生考研率明显提高,就业率稳中有升,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努力做到凝炼学科方向有深度、汇聚创新团队有广度、构筑创新平台有高度、营造学术环境有力度、产出科研成果有亮度,促进了学科的集成发展、特色发展和跨越发展,推动了学科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十五”期间,学校投入8600万元,集中力量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制造业信息化、生态资源、赣学等5个重点学科,改善了重点学科基地的装备条件,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有条件的领域建立了新优势、形成了新特色、实现了新突破,产出了一批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五年来,学校新增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36个;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新增博士后流动站2个;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博士点总数达到25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硕士点17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江西省重点建设学科36个,品牌专业36个,省级医学领先专业16个。先后获得了MBA、MPA、高校教师、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和16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组织名师探讨办学治校方略



    优化队伍  不断创新

       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建设创新团队为重点,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实施人才工程,坚持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师资队伍结构得到逐年优化。一是学位结构明显改善,师资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学校现有教授305人,副教授589人,讲师49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867人,占教师总数的50.8%,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8人,占教师总数的13.9%。目前还有185名教师在职攻读定向博士,122名教师在职攻读定向硕士。二是年龄结构日趋合理。专任教师中,56岁以上的130人,占教师总数的7.6%;46-55岁的217人,占教师总数的12.7%;36-45岁的663人,占教师总数的38.8%;35岁以下的698人,占教师总数的40.8%。“十五”期间,南昌大学专任教师总数增长近500人。新增双聘院士4人;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食品质量与安全创新团队被列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聘用“赣江特聘教授”4人;聘任兼职教授218人;引进博士生导师或教授34人,其中从国外引进教授8人;引进博士95人,其中留学归国博士21人;选培定向(委培)博士230人;资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赴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院所进修、访学等近200人;利用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这一流动人才资源为学校服务,招收博士后入站人员2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878人,外聘教师120人,兼职教授381人。其中:院士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20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3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3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江西省高校名师1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4人和骨干教师98人。

       坚持以科教兴赣为目标,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影响大、经济效益好的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特别是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达2.048亿元,比“九五”0.7631亿元增长168%;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47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1项,比“九五”133项增长21%;获授权专利32项;发表论文6917篇,其中:SCI收录212篇、比“九五”71篇增幅199%,EI收录156篇、比“九五”46篇增幅239%,ISTP收录76篇、比“九五”47篇增幅62%,CSSCI收录245篇、比“九五”210篇增幅17%;出版专著224部。有261项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成果转让经费达13807.8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蓝宝石衬底CaN基蓝光材料生产技术研究成果成功转让,打破了这一高技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003年,新型稀土抛光粉生产技术研究成果成功转让,与国外这一生产技术接近,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2004年,国家“863”计划项目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成果成功转让,并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值7000多万元。2005年,由南昌大学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直投式生物泡菜快速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成果在江西广昌县正式投产,第一期生产规模为年产1万吨,预计年产值达1亿元,可扩大绿色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对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南昌大学科技园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现有入园企业、研发机构108家。

    加大投入 改善条件

       坚持以校园建设为重点,高起点、高品味、高标准地建设前湖新校区和改造青山湖老校区,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十五”期间,南昌大学征地3618亩,实际规划用地3400亩,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前湖新校区,现已完成土建项目投资12亿元,房屋建筑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运动场和广场面积达18万平方米,新校区建设初具规模。同时,投资9900万元改造青山湖老校区,主要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校园环境治理,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以公共平台为支撑,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完善了信息畅通、设施先进、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了设施先进、服务开放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一是投资2174.5万元建设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基本建成了一个高速、实用、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和服务平台,实现了网上办公,建立了众多管理信息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经教育部、科技部批准,学校成立了“国家LINUX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南昌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CI驻地网”建设单位。二是投资2209.24万元建设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初步实现了文献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储存管理分布化、知识服务智能化,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拓展了信息服务功能,满足了学科发展需求,南昌大学图书馆被全国高校文献保障中心和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三是投资 787万元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系统,率先在省内高校建立了“昌大教育在线”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率先在省内高校建立了多功能电化教室集控系统;率先在省内高校开出完全网络环境下的选修课;率先在省内高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网络集控系统;率先在省内高校创建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服务平台;率先在省内高校创建IP\TV转播系统。四是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公共实验平台,重点加强了分析测试中心、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公共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装备条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建设实验室的新路子,创建了新三思工程力学实验室、中兴通讯实验室等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一批实验教学基地。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坚持以交流合作为纽带,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沿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拓宽了交流渠道,增加了合作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质量与水平逐年提高。“十五”期间,南昌大学又与20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接待境外代表团106个,派遣教师赴国(境)外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进修、讲学等共200批300人次,选派72名双语教师分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