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影响百姓改革获得感的重要因素。如何从根本上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 “健康中国”, 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 促进区域医疗事业的全面建设、 健康发展,让老百姓少生病、 看得上病、 看得起病、 看得好病, 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公立医院, 一直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医疗服务的健康结果、 可负担性和满意度, 不断探索医疗服务新思路、 新方法。
国务院 〔2017〕 32号文件 《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出, 2017年, 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 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每个
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 2020年, 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2017年 1月 14日, 在省卫计委、 南昌县政府及卫计委的领导关心下, 经多方考察、 论证、 协商, 南昌县人民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达成医联体协议, 举行了签约挂牌仪式, 江西省“紧密型医疗联合体” 正式成立。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的现实意义
医联体是现阶段医改中, 医院为适应新时期医疗需求, 满足社会、 患者、 医院发展需要的一种新方法、 新策略。医联体发挥着三级医疗网的作用——通过分级诊疗的实施, 逐步引导患者初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常见病、 小病到二级医院。大病和疑难复杂等急性病进入三级医院。选择紧密型的医联体作为合作形式,可以使医疗服务的功能和上下医疗机构的配合做得更好。这其中取决于两个核心的条件: 一是核心医院要有积极性, 要发挥好主体医疗的作用; 二是区域的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好, 需要让渡部分行政权力和部分财产处置权力等。2017年3月 14日, 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会集体讨论, 并向南昌县人民政府报批后, 南昌大学二附院选派神经外科张焱博士担任医联体执行院长。为了解医院的全面情况及各个科室的实际需求, 张焱院长首先深入每个科室采用座谈、 科室会议及调阅统计数据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调研, 同时根据自愿的原则, 经院务委员会集体讨论后, 确定对南昌县人民医院的11个临床及医技科室 (急诊科、 重症医学科、 心内科、 肿瘤科、 神经外科、 口腔科、 眼科、 泌外科、 肝胆外科、 放射影像科、 病理科) 进行首批帮扶试点。2017年5月5日,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出核心专家14名, 进驻南昌县人民医院, 标志着省县医联体进入实质性阶段。
医联体是管理、 发展、 责任共同体
医联体的运营, 开展医院之间的医疗协作和完整的医疗配合, 必须要有严谨的医疗管理制度来保证上下协调, 院际通畅的分级诊疗制度是做到核心医院资源下沉, 区域医院同质医疗的重要保障。
(一) 统一信息平台, 打造管理共同体对成员单位医疗质量、 费用控制、合理用药、 上下转诊等进行动态监管。
(二) 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发展共同体采取专家坐诊、 专家查房、 手术指导、 人才培养、 远程医疗等专科建设, 达到同质服务。建立病理、 影像、 检验、 心电远程协助, 实现医联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
(三) 做实双向转诊, 打造责任共同体成立理事会, 制订章程, 制定省县两级医疗机构诊治病种指南, 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建立转诊绿色通道。
医联体发展的信心来自成效
一年来, 医联体有力促进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 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得到基层医院和社会的认可。
(一) 医院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南大二附院与南昌县医院医联体的建立后, 县医院与三家乡镇卫生院组成的医共体 (含专科联盟) 也相继成立, 并延伸至乡村, 形成了一个上下对接、 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 为医联体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管理平台; 随着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 各项工作流程, 操作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尤其是 “互联网+” 网络技术引入后,科学管理实现数字化, 使医院的制度化、 规范化、 科学化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 医疗技术与诊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短短半年多时间, 医院在医联体专家的帮助下开展的新技术、 新项目高达10余项, 涉及神经外科, 普通外科, 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 使医院对危重病人能接得下, 留得住。去年5月至12月, 医院危重病人住院人数明显增加, 同比增长52.39%。
(三) 社会效益显著提高。门诊、 住院人次明显增长, 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 药占比明显下降, 四级手术量增加17.51%。
(四)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大幅提升。一是医联体建立后, 分级诊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基本实现了 “大病到医院, 小病在基层, 康复回社区”, 群众看病比过去方便了许多; 二是由于互联网、 云技术的引入, 远程会诊、 远程医疗的实现, 病人在基层医疗单位也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治疗; 三是治疗费用、 护理费用的降低, 大大节约了患者的经费开支; 四是家庭签约医生制度的实施,给群众特别是老年、 残疾患者, 提供了更加扎实有效的健康医疗保障, 使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获得感大幅提升。
医联体的未来与思考
南昌县人民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得益于两家医院的管理层对医改的认知与把握, 也有地理位置和传统合作关系的支撑, 一年的医联体工作已经摸索出一套系统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掣肘,基层医院人才梯队的薄弱, 科室建设的不规范, 技术设备的不均衡等都有待完善, 医保在区域内的结算不通畅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一阶段, 两家医院将完善平台建设, 实现信息联通, 利用远程心电平台,建立医学检验平台, 合作共建区域医学信息中心, 为县级医院、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级卫生医疗机构提供的医学结果互通互认, 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探索新的模式, 加强学科建设。根据等级医院评审细则, 各个科室自查后制定规划, 以解决制约医院发展的基础设施、 人才队伍、 技术水平、 重点专科建设等为抓手, 着力加强医院学科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 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 依托医联体, 逐步实现合作目标, 使医院医疗水平、 人才引进、 技术准入、 建设与发展再上新台阶;积极寻求政府支持, 政策保障; 全方位立体宣传医联体, 让省县乡医联体品牌深入人心, 让老百姓享有分级诊疗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加强核心医院的管理作用, 引领下级医院实现高效、合理的绩效分配、 真正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让医联体长久, 可持续发展。
江西日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8-03/07/node_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