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人民日报】周创兵:拉高标杆 奋楫争先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2-09-15字体:[
  •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昌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一万四千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同时,也要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和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我就任南昌大学校长第十个年头迎来的新一级学生,我既有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喜悦,内心充满期待,又有“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唯有只争朝夕。你们从近1200万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选择来到了南昌大学,无论是心仪已久,还是机缘巧合,你们的到来,为山水前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你们也将在这百年学府里开启新的人生之旅!作为大学校长,我唯恐有辱使命,十年来,坚持用脚步丈量校园、用心灵感知文脉、用情怀体悟精髓,以此来读懂南大,发展南大。作为南大新生,你们要在这里挥洒青春、筑梦成长,同样需要读懂南大,共筑南大。

    这是一所始终坚持坚守、具有百年办学创业史的学府。在军阀割据的年代,何焕奎等爱国志士历尽艰难于1921年创立了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抗战时期,师生们不畏艰险、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高校院系调整中,老师们舍小家为大家,兴学救国;在世纪之交,历经三校两次融合,发展成为如今的南昌大学;进入新时代,学校革故鼎新,抢抓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行列。百年办学铸就了“爱国、自强、创新、唯实”的南昌大学精神。

    这是一所勇于改革、敢为人先,走过三十年发愤图强历程的高校。从1993年至今,学校经历了三校融合、建设发展和内涵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第二个十年,学校建设了环境优美的前湖新校区,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第三个十年,学校加快内涵建设步伐,揭开了学校矢志不渝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幕。

    这是一所扎根赣鄱大地,攻坚克难、拼争一流的大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明确了“学术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树立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加快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创新和产教融合三大发展战略,形成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部省合建和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大踏步赶上了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这十年,人才培养成绩斐然。构建了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为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本科教育综合排位稳居中国大学排行榜前40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尤其是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金牌总数第一及大赛总冠军,打破了赛事记录。

    这十年,人才强校取得突破。江风益、谢明勇教授先后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连续实现本土培养长江学者、杰青、青千、优青、青拔等高端人才零的突破和量的倍增。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十年前的28%提升至65%,教师队伍结构得到大幅优化。

    这十年,“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新材料学科群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验收,并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校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十年间增加了8个,达到了11个,其中食品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由原来的8个增至25个。在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由2016年的世界排名1000名以外上升至世界前350强。

    这十年,转化与服务彰显特色。连续取得国家科技奖、国家教学奖的突破。学校材料、食品两大优势特色学科为江西省材料、食品两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稻渔工程团队致力于乡村振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此外,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奖”。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校办学百年,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国运相系,不断砥砺奋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任何一所大学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奋进历程和优势特色,目前也没有公认的“一流大学”标准,但人们往往会用“常规认知”去衡量一所大学。这几年,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记忆犹新。2015年江风益教授获得了当年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当时就有人以怀疑的目光问我,这个发明一等奖是不是搞错了,不可能是你们南昌大学的吧?我自豪地回答:为什么不可能?正是南昌大学获得的!我告诉他,江教授19年磨一剑,从基础研究一直做到产业化,打造了国际LED第三条技术路线,一举打破了日美技术垄断,实现了该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另一件事是去年学校承办第七届国际“互联网+”大赛,当时有人质疑,江西欠发达、国际化程度不高,地方高校能办好如此规模的大赛吗?事实证明,我们不但可以承办百国千校参加的大赛,还可以把大赛办成“最惊艳、最非凡”的国际双创盛会,实现了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的办赛目标。这两件事无不启示我们,尽管目前的南昌大学离人们心目中的“一流大学”还有不小差距,但只要我们矢志一流、踔厉奋发,就有可能突破极限,创造奇迹!其实,我们学生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022年田径世锦赛女子铁饼决赛中,学校研究生冯彬同学第一投就掷出了69.12米,超出了其赛前最好成绩近3米,最后勇夺金牌,这一成绩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教练组直呼不可思议。这就是敢于挑战、勇于超越的力量!

    同学们,大学是你们求知探索、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成长殿堂,站在新的人生起点上,你们应该如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勇敢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借此机会,我想对同学们提几点建议和要求。

    一是希望你们自信自立,请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人生当自信,自信才自立,自立方自强。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考验面前失了自信,困难面前慌了手脚。其实,一路走来,平坦的和曲折的、乐意的和勉强的事都会遇到,有的困难还绕不开躲不过,酸甜苦辣才是生活本来的滋味。罗曼•罗兰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相信自己,就是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作为新一代南大人,你们不仅要涵养“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醒、“弄潮儿向潮头立”的自觉,更要有敢于直面困难、挑战极限的自信。你们只有真正做到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和学术上的自立自强,充分挖掘潜力,才能变不可能为可能,谱写大学生活的精彩篇章!

    二是希望你们保持定力,请相信“明天会更好”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世界动荡不安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人预言,未来几年“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在这样的背景和大势下,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话题。一位哲人曾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只有阳光的心态和强大的心理才是通往成功的钥匙,让心态先平和下来,让情绪乐观起来,坚信明天比今天好,后天会更美好!作为新一代南大人,面对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环境,最重要的就是坚守立志成才的初心,保持刻苦学习的定力,善于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觉成长,尽力做好学生本分,追求学术本真。凡事既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又要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准备充分一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三是希望你们笃信笃行,请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没有胼手胝足、筚路蓝缕的实干精神,再宏伟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以前每逢开学季,校园内外“校园贷款”“学生快贷”等各种广告随处可见,一些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学生,把学生推入高额利息和恐怖催债的深渊,这样的教训惨痛无比。作为新一代南大人,你们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经得起各种诱惑。希望你们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更不会掉馅饼,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执着追求与艰辛付出,甚至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失败。你们要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弘扬南昌大学的创新精神和唯实学风,务实求真,打牢根基,做到瞄准目标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成为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四是希望你们矢志一流,请相信“又红又专才是正道”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以及基因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加速迭代,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竞争的焦点将在于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格局境界,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正所谓“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大学时代是同学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新一代南大人,你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好理论课和专业课,更要矢志一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人生的“小我”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我”,争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九万里风鹏正举”,同学们,新的航程已经开启。希望你们始终牢记党的教诲,拉高标杆,奋楫争先,将常人眼中的“不可能”转化为“无限可能”,描绘出更加绚丽灿烂的人生画卷!

    最后,衷心祝愿你们快乐学习,健康生活,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865848/6730846

    编    辑:刘安雅

    责任编辑:曾  慧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