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于我而言是如此刻骨铭心,见证了我的成长、蜕变……
今年农历初一(1月25日)一大早,我接到通知要求即刻到发热门诊上班。那几日是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达顶峰的时段,来就诊的人很多是武汉回昌或者与武汉回昌人员有密切接触史的。他们内心大多惶恐不安,其实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对于这种新发传染病,我们了解得还很不够。穿着隔离衣、戴着N95口罩和护目镜给患者看病,我需要很大声且放慢语速同患者交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缺氧感明显。那天匆匆忙忙间6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甚至忘记了饥饿和干渴。

2月1日,我毅然接受了到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隔离病房工作的任务。作为一名独生子女,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两鬓白发的父母。我只能安慰他们,“我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辅助团队”。
在象湖院区,领导每天会带来最前沿的诊疗资讯、团队每天会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讨论……这一切只为尽可能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
由于长时间戴手套,双手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手背高高肿起,甚至手指肿胀到不能握拳,钻心般的瘙痒,夜间无法入睡。然而,领导同事的关心,一个个治愈患者的出院……这些又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2月12日,我又加入了南大一附院援鄂国家医疗队。没有时间和父母当面告别,一通电话简短说明后,我和队友们一起踏上了开往武汉的专列。
救援时间紧迫,到汉24小时内,我成为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2号楼Z14病区首批进入隔离舱的医务人员。第一次进舱的那个深夜,外面雨雪交加,我穿着防护服,身上却汗如雨下,渴、饿、困、胸闷几种感受叠加在一起。但是,我告诉自己,与新冠病毒赛跑,我必须坚持,必须不停加速!
“赖主任,我有一个秘密要和你说……”当一名患者向我敞开心扉,我欣喜于得到患者的信任。“赖医生,我刚来的时候心情很不好,是你开导了我,我现在不怕了,感觉也好多了。”当患者主动和我沟通,我欣喜于看到患者的改变。看着他们一个个健康出院,我和他们同样喜悦,并逐渐向一名坚强的战士“蜕变”。
3月23日,在完成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救治任务后,我们又转战另一处战场——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接管这里的CCU病区。全队上下再次快速熟悉环境,整理工作流程,加强团队协作。CCU里的病人并发症多,病情尤为复杂,需在多学科会诊的基础上给予精准的治疗。这又是一场硬仗,但我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实践着我们的诺言“疫情不退,我们不散”!
武汉,这里曾有我的悲痛和泪水,但现在喜悦和笑容正渐渐充盈我的脸庞……
作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南大一附院支援武汉国家医疗队成员 赖玲玲
原文链接: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8998131?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 辑:李欣蕾
责任编辑:罗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