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精医重道
  • 作者:胡青 兰天 摄影:胡青 兰天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0-01-22字体:[
  •      

        吕农华,女,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一附院常务副院长、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江西省消化系疾病诊疗中心主任。
     
    倾心患者  无私奉献
        吕农华对医学事业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从住院医师做起,一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直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吕农华常说:“医生最大的满足就是看着患者在自己的治疗下重获健康”。1997年医院成立下乡扶贫医疗队赴波阳县,时任一附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的吕农华担任了第一任队长。在农村短短的3个月,她精湛的医术、负责的态度在当地有口皆碑。农民找她看病,无论是下班还是节假日,她都热情接待。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一位出院不久老太太突然发病,吕农华闻讯后,步行数里路来到患者的家里为其医治。当医疗队返回省城时,许多患者、家属自发地带着锦旗和鞭炮,从医院门口一直送到码头。直到现在,波阳县的农民还经常慕名来找吕农华看病,波阳成了她的第二故乡。从医20年来,吕农华正是以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为成千上万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赢得患者的广泛赞誉。
     
    严于律己  廉洁从医
        2001年,吕农华任江西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主管医疗和药品。在工作中,她讲原则、讲大局、讲正气,从不接受药品经销商的钱物、吃请以及各种类型的赞助活动。在医院药品的购销过程中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秉着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狠刹“药品回扣”等不良风气,采取药品比例与科室奖金挂钩的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临床科室业务收入中的药品比例。
     
        2002年为江西医学院一附院的“医疗质量年”,吕农华亲自督导医疗质量控制办的工作,与质控办的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医疗质量评分标准,每个月对所有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医疗质量评比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医疗院长,吕农华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哪个科室有新的技术、哪个科室有疑难杂症等,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医院一有急救或医疗会诊任务,经常是一个电话打到吕农华家,无论是凌晨还是黑夜,总能看到她不知倦怠的身影匆匆往医院赶,作为一个女同志她比常人付出的辛劳更多。
     
    科技攻关  求实务真
        在医疗和科研领域里,吕农华严谨治学、敬岗敬业,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投身于医学事业。由她主持开展的经十二指肠镜乳头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使不开刀取结石成为可能。此外内镜下消化道宽蒂息肉切除术,结肠癌、胆管癌支架置放术等多项先进技术为江西的患者免除了手术的痛苦,填补了省里的空白。
     
        江西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之一,为此,吕农华一直将“胃癌及癌前病变”作为自己主攻的科研方向。此后,为攻克这一难题,她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的科研成果2001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奋发进取  不言辛苦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吕农华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者。然而,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她却深感内疚。1997年当她在农村扶贫医疗队为农民解除病痛时,她90岁高龄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生命垂危。她赶回医院后,还一直惦记着乡下的患者,待父亲病情稍微稳定,她就匆匆赶了回去。平时,女儿生病,她也不能在家照顾,难以尽到母亲的职责。女儿常说:“妈妈心中没有我,只有病人”。
     
        长期的临床实践,良好的医德医术使吕农华获得了许多荣誉。但在成绩面前,她从不自满,一步一个脚印走着自己的路,在这块培养她的红土地上,为江西的父老乡亲默默地奉献着。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