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天六院士,两日三论坛。在4月16日-18日期间,南昌大学先后承办了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2010年中部地区第三届摩擦学学术论坛和国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三个高层次的学术会议,聚集了一批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卓著成就的专家和学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温诗铸、戴元本、陈和生、赵光达、邝宇平、吴岳良,著名国学大师、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杨义......他们的莅临使昌大生辉,为前湖增色。为此,南昌大学新闻网将推出“走近大师系列访谈”,对这些专家和学者进行专访,让更多的师生了解他们的学术经历和治学品格。


温诗铸院士(中),雒建斌教授(左),张嗣伟教授(右)

4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机电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温诗铸来到机电工程学院会议室,与师生们进行了亲切座谈。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原校长张嗣伟教授和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雒建斌教授。
在听取了机电学院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后,温诗铸院士高兴地表示,虽然国家对学校的投入较少,但是南昌大学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科研项目层次在不断提高,这也反映了师生们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且在很多领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但温院士也指出,目前机电学院在科研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整合资源优势集中攻关。
温诗铸院士激动地说:“我一直很关心家乡的发展,此次中部地区摩擦学学术论坛在南昌大学举行,我就号召很多同事要大力支持。”
针对机电工程学院教师提出的项目申请和实验室建设等问题,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雒建斌教授说,南昌大学在摩擦学领域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要加强学科优势还必须依靠团队效应和群体效应。雒教授积极表态,在发展摩擦学和表面工程学等相关领域,清华大学定会鼎力支持。
中国石油大学原校长张嗣伟教授说,他对江西很有感情,江西的工业底子较薄,能有今天的发展很不容易。张教授风趣地说,“这次学术年会我是要不请自来的”,他想借此机会来振兴江西的摩擦学科。对于南昌大学的摩擦学科,张教授提出,一是要找好合适的结合点,二是要找到一个既有很高学术水平又能团结一批科研骨干的学术带头人,加强对国内外学科前沿的了解,抓住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从而推进学科的建设,“在强手如林的国内外环境中,要做到出奇制胜。”
座谈会结束后,记者对温诗铸院士进行了采访。温诗铸院士说,在2000年,他应时任南昌大学校长的潘际銮院士的邀请,担任机电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机电工程学院有了较快的进步,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不仅申请到了博士点,还申请到了一些很有分量的科研项目。温院士说:“我是丰城人,4岁就离开了家乡,这么多年来一直希望能为江西和中部地区做点事。”对学校摩擦学科的发展,温院士表示,虽然学科发展与一流大学还有差距,但是这里老师们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只要是有工业的地方,就有摩擦学”,要发展摩擦学科,必须自力更生,积极走出去,与地方经济、企业单位紧密结合。
在谈到如何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的问题时,温诗铸院士说道,学校在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上大有作为,比如,鄱阳湖的生态保护有一个问题就是制止柴油机的污染,柴油机经常会出现漏油问题,从而导致湖水污染;如果将柴油机尾轴的润滑改进为水润滑或其他高分子润滑,解决了尾轴的密封问题,那么就为湖水的保护作了一大贡献。
最后,温诗铸院士特别为我们题词,援引《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来表达了他对昌大师生的殷切期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