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毕业季】那年青春,我们正好
  • 作者:黄晓玲、孙文琪 摄影:黄晓玲、孙文琪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5-31字体:[
  •      

    本网讯(学生记者黄晓玲、孙文琪)青春,本就是一场繁华的寂寞,看一场花开的锦盛,听一场花落的寂然,然后悄然散场。四年的时光已成往昔,难以追寻;而心间温存着的美好回忆却不可磨灭。带着那份回忆,大四学子各自踏上不同的征程……

    钻研学问,从我所好

    又是一年毕业季,大部分人面对未来茫然无措时,前湖学院14级综合实验班的洪垚已经顺利保送北京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直博。而他选择保研去北大,只是想有更好的环境做研究。

    他说:“我其实目标意识不强,没有说某个阶段必须要达成什么成就,但是我的人生方向是明确的,我喜欢做实验,搞科研,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成为一个纯粹做学问的人。”

    没有人是随随便便成功,想拿到保研就要在学习上低调、认真、勤奋且踏实。“我喜欢钻研问题,所以除了课堂上老师讲的,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会找一些书来看。”一开始没有导师,洪垚就自己去联系,跟着老师做课题,最终获得了张莹教授的青睐。

    “我觉得能保送北大是努力和幸运的结合,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张莹,她知道我想做研究,在保研方面给了我很多宝贵建议。”

    保研名额是一张直通车的车票,想要拿到它需要有足够的实力,而实力的积累需要时间和毅力。“想要保研,大一大二就要打好基础,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但这样也意味着会减少休闲活动的时间。”

    对于保研,洪垚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太功利,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我很焦虑,当时会考虑失败的情况,但我真的想做研究,就想保不上就自己考,我很少考虑保研带来的福利。”不忘初心,浮躁的社会需要这种平和心态,而也许这才是打开幸福的正确方式。

    洪垚是机电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GPA3.71,获得工学和理学双学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数学建模大赛美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

    就业入职,顺势而为

    毕业季来临,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141班的余锦斌深思熟虑后选择了直接就业,先被深圳比亚迪汽车公司录用。他说“选择读研或是一毕业就工作最终殊途同归,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提前就业可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如果将就业视为一段征程,投递简历无疑是这段征程的第一道关卡。对于应当如何投递简历,余同学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企业和岗位所需要的人往往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在面试时的侧重点可能不同。”于他而言,综合个人兴趣爱好,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性是制作简历的第一步。而后,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适当地修改简历,使之更贴合企业的要求,很大程度会在后续面试或笔试资格的获得上占领先机。

    为就业作准备的途径与方式有许多,但丰富项目经历和工作实习经历,完善个人技能是其正确的打开方式。“当你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时,一切都会变得游刃有余。”

    不断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从同学朋友那里汲取经验、关注各种就业信息……这些都是准备就业的学子要考虑的。就业是企业和个人的双向选择,“要让自己的专业学有所用,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岗位。同时要让自己获得招聘者的青睐,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

    出国深造,心之所向

    毕业季来临,前湖学院14级综合实验班万雨婷拿到了The University of Leeds、Coventry University等五所大学的offer,准备踏上出国求学之路。万雨婷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次机缘巧合参加了2016年“盼盼杯”秋季赛,负责产品的包装设计部分,带领团队拿下全国最佳外观奖。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广告设计这一方面。在同年她又参加了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作品获得学院奖。

    “我觉得比起在实验室做实验,我更喜欢做设计。”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万雨婷开始重新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她选择辅修广告学,并且有了申请艺术研究生的想法。“目前国内不能跨专业申请艺术类研究生,只能选择出国。”但是放弃本专业保研名额选择出国对万雨婷而言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是心之所向,虽远而至。“出国不要跟风,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有必要出国,到底想学什么。”

    准备阶段最重要的是考雅思,包括选择平面设计专业较好的大学准备相关材料。确定了自己的出国意向后,万雨婷开始有条不紊的做准备一系列的工作,最终成功转型,圆梦艺术设计。对于出国留学,万雨婷深有经验,“我觉得如果有出国意向的话,就算不能确定大学,基础工作最好早做。比如语言关早过,托福雅思早准备。”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得到父母的支持,毕竟出国留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你选择的专业没有公费支持时。”

    人生,是不断作选择的累积。大学毕业,一些人又站在人生中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前路漫漫,每个人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去拼搏,去奋斗,去开创未来。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