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日报报道我校主题教育期间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
  • 作者:骆 辉 、曹鼎新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9-12-03字体:[
  •   

    编者按:12月3日,江西日报以《一流本科 如何建设——南昌大学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带来的思考》为题,报道我校主题教育期间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全文如下:

    2c27aefb04fb490cae66145228e592d8.png

    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200余场次校级、学部、院系、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单位层面的发动、学习和讨论活动,50多次“走出去”学习调研取经,20多位专家学者被“请进来”授课辅导助力,4300余名教职工踊跃参与,5万余名学生热切关注,思想碰撞的火花、实践路径的探索、攻坚合力的凝聚,一场聚焦立德树人、建设一流本科,统一思想共识、谋划改革发展的大讨论热潮,如冬日暖阳,照耀着、温暖着南昌大学奋进“双一流”的前行之路。

    为什么讨论?

    ——建“双一流”大学,先办一流本科,这是扛起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担当

    对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而言,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无疑具有指引航向的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无不证明: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

    近年来,南昌大学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通过“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管理严起来”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数据显示,近6年南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单项排名由2014年的45位逐年稳步提升至2019年的37位。

    发展进步显而易见。但对照国家要求、正视自身实际,南昌大学在本科教育上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高质量的课程与学生需求供给不足,招生、就业、培养三者联动不足,等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南昌大学党政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涉及方方面面,核心就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关键就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去年底,学校党委、行政先后3次召开本科教育专题会议,确定2019年为本科教育年。坚持“以本为本”,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坚持创新引领,推进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坚持质量导向,打造本科教育保障体系……南昌大学打出一套“组合拳”,致力推动本科教育大发展。

    行动是制胜的法宝。建设一流本科的目标已经明确,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合力攻坚?南昌大学党委抓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契机,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对照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给本科教育来一次全面而深入的“体检”。深思熟虑,谋后而动,一场主题为“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流本科”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在学校全面展开。

    怎么讨论?

    ——献计献策在部省合建高水平大学中“作示范”,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勇争先”

    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是南昌大学推进改革发展的“金钥匙”。

    时间回溯到2017年,学校下发《南昌大学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头脑风暴、搅动思想。在那次大讨论中,学校形成了《南昌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南昌大学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总结报告》《南昌大学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论文文集》等重要文件和报告,明确了学校的阶段性发展路径和举措,为顺利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力促讨论出实效,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再三强调,此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必须结合主题教育要求,从紧盯办学治校重大问题、聚焦学校发展瓶颈问题、抓住薄弱环节推进整改等方面查问题、找原因、谋对策。通过大讨论,推动全校师生形成“人才培养处于中心地位,教育教学处于基础地位,本科教学处于优先地位”的共识,构建起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四个回归”的协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在部省合建高水平大学中“作示范”,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勇争先”。

    在讨论内容上,学校明确重点:坚持“两个根本”,推动立德树人上质量;坚持面向未来,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学生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四有”标准,回归教书育人本位;坚持“六个下功夫”,形成刻苦学习氛围;坚持质量导向,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坚持协同推进,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在活动形式上,采用集中学习、调查研究、专场讨论、组织交流、成果总结等相结合方式,立体式推进。

    尽管大讨论的目标和内容明晰,但讨论过程中还是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动。比如,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一些专业教师如何转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室改造如何跟进;学分制改革深入推进,课程供给如何满足;提升教学质量,如何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激发学习动能,如何给学生合理增负;面临国家即将开展的专业三级认证,如何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贯彻OBE教育理念,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科教协同育人,科学研究如何反哺教学……

    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全校师生论出真知,论出灼见,那便是: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前沿地位的共识已在全校上下凝聚。

    如何建设?

    ——持续改进本科教学条件,不断创新本科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通往一流本科的目的地,方向只有一个,抵达方式却有千万种。目标的一致,犹如巨石入水,激起阵阵涟漪,传向四面八方。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我们要把培养专注、追求极致、有创造力、有炽热梦想的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要让‘满堂灌’退出课堂,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转变,从知识的占有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从教书匠向教程的开发者转变。”

    “发展‘新工科’,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整合到学校的培养体系、课程、实训以及师资建设中。将学校培养的学生、科研和双创成果带给产业,共享和优化产学资源配置,助力产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

    “‘新医科’是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旨在顺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培养复合型医科人才。建设‘新医科’,要践行教育新理念,推进专业改革,开展医学‘金课’建设,实行课堂教学革命,推动医学质量国家标准落地生根,健全基层教学组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建设‘新文科’,要优化培养方案,突出技能训练,成立文科创新联盟,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更新的步伐,挖掘和阐释专业教学中的价值论成分,培育新时代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

    “大道至简,唯正是本。传道者本身要悟道明道,要让有思想的人讲思想,让有道德的人讲道德,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走进教材。要紧跟党的步伐,踩紧时代的鼓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八个‘统一’,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教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研究可以反哺教学,科学研究是新知识的源泉,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催化剂。要正确认识教学和科研的辩证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需要给教师一定量的科研任务,保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教学方法。”

    …………

    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大讨论,共识已在南昌大学形成:学科专业结构是大学的基本架构,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和长远发展;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与实力的重要标志,专业结构与布局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与活力的重要指标。目标已经确立:计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本科专业调整,形成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经世致用和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使专业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优势特色鲜明,专业质量高。

    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如火如荼展开,思想碰撞的星星之火日渐燎原,直面问题的决心勇气达成共识,学习的路径日渐清晰。展望前方,一切未来皆可期待——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2020版专业培养方案,一流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案,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办法,本科学生学业评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基于内涵发展和质量导向的文件和举措即将出台。

    建设一流本科,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理念方针的实现、计划措施的到位、教改的最终落实,还是要靠老师和学生,靠一整套培养方案、一门门课程、一个个课堂、一次次师生互动而落地。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南昌大学将持续改进本科教学条件,不打折扣;不断提升本科教学理念和方法,永远在路上。”南昌大学党政领导班子的坚定表态,似战鼓,铿锵有力、气冲云霄,让人激情豪迈、热血沸腾,催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原文链接:http://epaper.jxwmw.cn/html/2019-12/03/content_5407_1982413.htm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