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新华网】南昌大学“五维赋能”思政体系熔铸万名毕业生精神内核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5-07-18字体:[
  •   

    编者按:7月18日,新华网以《南昌大学“五维赋能”思政体系熔铸万名毕业生精神内核》为题报道我校构建并实施覆盖“价值、精神、情感、服务、数字”五大维度的思政教育体系,以“大思政课”理念贯通离校教育全过程,为毕业学子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熔铸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精神底色。详情如下:

    白帆运动场上拨穗礼乐庄严奏响,定制学位服上蓝色校徽熠熠生辉,南昌大学2025届万名学子迎来了荣耀的毕业时刻。值此之际,学校精心构建并实施覆盖“价值、精神、情感、服务、数字”五大维度的赋能型思政教育体系,以“大思政课”理念贯通离校教育全过程。从理想信念熔铸与廉洁教育,到大学精神传承与爱校情怀深化,从青春记忆激活的文艺展演,到承载深情的特色服务,再到见证足迹的数字报告与“云离校”体验,这套立体化体系为启程学子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熔铸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精神底色。

    价值赋能:理想信念熔铸家国坐标

    成才先成人,树人先树德。学校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生培养始终,强调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品德修养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基础,方能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注重仪式教育,熔铸家国情怀。学校将毕业典礼精心打造成毕业生的“成人礼”,万名学子同上离校前最后一堂思政大课。在南昌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党委书记罗嗣海为2025年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队授旗,当队旗传递至代表手中,全场掌声经久不息,这既是对同学们扎根基层的深情礼赞,更是对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崇高致敬。校长陈晔光院士更是深情寄语毕业生:“要树立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锚定人生目标和方向,不断拓新思维和学识,一步一个脚印。”殷切嘱托学子树立崇高理想,厚植家国情怀。

    注重党性教育,筑牢信仰根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学校组织近600余名党员师生代表面向鲜红党旗,再次发出铿锵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校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与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党性锤炼深度融合,帮助毕业生党员筑牢信仰之基,引导其在未来岗位上坚守初心,擦亮党员本色,自觉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壮阔事业。

    注重廉洁教育,扣紧人生纽扣。“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盲目追赶浪潮,而是锚定初心校准航向。”这是江西省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校纪委书记万继锋聚焦“党建引领”和“廉洁育人”双驱动,与毕业生一起座谈交流,引导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为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前扣紧理想信念的纽扣。此外,物理与材料学院则将毕业生党员廉洁教育嵌入南昌县廉政馆的沉浸实景之中,党员们亲手触摸警示视频启动开关,光影交错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念深植于心。这种“场景化+体验式”廉政教育,帮助毕业生党员们牢记党员本色、牢守底线思维。

    精神赋能,大学精神凝聚奋进姿态

    “无论去哪,我们都是母校的种子,都已做好准备,带上母校给我们的底气奔赴星辰大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南昌大学如母亲般形塑我们的灵魂,她‘爱国、自强、创新、唯实’的精神成为我们一辈子的价值追求。”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们深情“表白”母校,这既是学生怀揣感恩奋进的拳拳赤子之心,也是学校持续加强学生爱校荣校教育的生动彰显。

    毕业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爱校荣校情感的重要载体。学校面向全体毕业生融合“铸魂育人、爱校荣校、暖心护航、文明离校”四大行动,统一组织“同上一堂思政大课”“重温一遍校史学习”“送上一份毕业感恩”等“十二个一”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报国爱校意识。如为了加强学院与毕业生的感情,各学院纷纷组织开展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作为离校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与毕业生围坐恳谈,营造开放、坦诚的氛围,聚焦学校事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管理服务效能提升等核心议题,鼓励毕业生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各学院广泛开展“毕业感恩行动”主题活动,通过向恩师献花,与恩师合影,在亲身参与创意表达的过程中深化情感共鸣,营造爱校荣师良好校园风尚。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在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学校始终将爱校荣校教育作为重要育人内容,特别是在毕业季,通过系列暖心举措,增强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的情感链接,引导毕业生们树立爱校荣校情怀,永葆服务社会的热忱之心。

    情感赋能:文艺展演激活青春记忆

    为了给毕业生留下精彩难忘瞬间,用艺术之美叩开学生青春怀旧的心弦,在毕业季,学校在各学生社区精心组织毕业典礼序典演唱、草地音乐节、校园歌手大赛等数十场文艺活动,将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为毕业生们献上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心灵成长课”。

    在毕业典礼序典环节,学校邀请辅导员老师、毕业生代表等共同演唱歌曲,与现场万名学子共同欢歌。“毕业前夕,我们在各学生社区广泛推动草地音乐节等数场文艺活动的举办,在毕业季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希望可以给毕业学生留下一份独特的校园记忆。”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长李云辉介绍道。仲夏之夜,在天健学生社区主题毕业晚会上,当《爱我别走》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情不自禁齐声合唱、共忆青春。

    此外,在毕业季,艺术学院舞蹈系还为全校师生献上了十余场精彩绝伦的毕业专场展演,学生们用曼妙的舞姿和灵动的气韵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文化故事,既有青砖黛瓦、桨声灯影交错晕染的《江南画卷》,又有以山石为基、清风为衣,演绎一场君子之兰的高尚和正气,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文艺形式进行美妙融合。

    这种将思政元素,特别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融入艺术实践的探索,正是学校近年开展艺术思政的生动缩影,让学生们在创作、观赏和接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在一唱一和、一颦一笑之间体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厚魅力。

    服务赋能:温情纪念承载母校深情

    为给毕业生留下一份难忘的记忆,学校还提前调研和征集毕业生们的毕业愿望,“希望得到一份带有母校标识的独特毕业纪念品”“想在学校最后好好吃一顿饭”。为满足大家的愿望,学校为毕业生们准备了一份独特的毕业礼物,在这份毕业大礼包中,有刻有校园大门、宿舍、食堂等定格了学生求学的每个瞬间的立体纪念卡片,还有一份靛蓝色校徽造型的优盘,而这样一个优盘,既可以“存储”毕业生们在校学习生活的难忘时光,又可以作为沟通的“媒介”,时刻将毕业生们与学校紧密连接起来。

    在毕业大礼包中还有一张2025届毕业生专属免费毕业餐券,这是学校为每位毕业生准备的“免费大餐”。学校提前谋划和准备,为毕业生免费提供了1.4万套带有校徽标识的专属学位服,让毕业生们可以自由拍摄珍贵的毕业瞬间。在了解到众多毕业生有处理闲置物品的需求,学校在学生社区特别举办了毕业生跳蚤集市,不仅方便大家处理个人物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更在互帮互助、交流分享中延续同窗情谊,践行绿色文明离校风尚。

    此外,为打破“毕业即失联”的困局,学校开发的电子校友卡功能也第一时间面向2025届学生进行了开放,学生通过注册电子校友卡,毕业后参加校友活动、入校预约等便可一键搞定。通过构建毕业校友的电子档案,将母校与学生构建起终身联结的沟通网络,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服务港湾。

    技术赋能:数字报告延展育人时空

    立足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学校今年更贴心运用数字技术,为2025届毕业生的告别时刻增添了独特的“科技温度”与“便捷体验”。

    数智成长报告见证青春足迹。学校特别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南昌大学2025届毕业生数字报告》,报告嵌入在学工一体化系统中,整合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轨迹、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图书馆借阅书单、获奖成果等海量数据,并生成图文并茂、可交互浏览的H5动态报告,不仅系统回顾了毕业生四年的成长脉络,更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再现大学生活的重要时刻,可谓是毕业生最珍贵的“青春数字档案”。先进制造学院毕业生刘子祺激动地说:“打开成长报告的瞬间,四年时光仿佛被具象化了!从大一时和室友相遇在宿舍,到大四完成毕业设计的借书记录,所有重要的点滴都被系统默默记录、自动串联。旅游学院张紫琼同学感慨道:“成长报告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四年的进步与收获,报告里有修读了多少门课程,总共修读了多少学分,最高课程分数是哪一门,这绝对是比任何礼物都珍贵的毕业纪念!”

    20250718e0988e92040340c9a27d7d6463b66917_2025071867b77e04105d4a59aa4552beba3f98cc.png

    为了方便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让学生不用处处跑,党委学生工作部还开发了线上离校登记程序,毕业生只需在“学工一体化”平台点击“毕业离校→电子离校单”,即可在指尖轻松完成所有必须的离校手续申请与流程流转,状态实时更新、自动提醒,毕业生可随时查看全部手续办理进度,极大地节省了毕业生的时间精力。

    从指尖可触的数字成长报告,到告别奔波的一站式“云离校”,南昌大学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化作温暖的臂膀,为每一位毕业生送上温暖关怀与深情回望。

    原文链接:http://www.jx.xinhuanet.com/20250718/e0988e92040340c9a27d7d6463b66917/c.html

    审校:许航、涂金凤、朱文芳、欧阳仟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