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追寻化学印入社会的足迹
  • 作者:记者团 李贺 彭惟婧 摄影:记者团 李贺 彭惟婧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0-04-10字体:[
  •      

      “我觉得化学这种东西和搞科研的人都是遥不可及的,不过几乎每期‘前湖之风’我都会来听,所以这次也来听听看。”法学楼报告厅内,一位法学院的观众如是说,此时距讲坛开始还有近一小时。

      4月10日上午9时,南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的戴延凤博士登上了“前湖之风”周末讲坛的讲台,他以轻快的语调和幽默的言辞使报告厅内充溢着轻松的氛围。戴博士由利斯特关注生活细节从而发现消毒剂、弗莱明在实验中无意间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开始讲起,告诉在场同学:“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观察。”

      “中国是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粮食需要呢?”博士借这一问题说到“固氮”这一名词。固氮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但是自然固氮是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所以人工固氮也应运而生。由氰胺制氮、哈伯制氮再到米塔斯制氮法,不断完善,“科学家就是有这种精神,如果想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要执着”,博士对现场大学生说到。

      对于化学史上的其他重大事件和一些关键人物,博士着重讲述了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联合制碱法(即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将氨和碱的制作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又在中国的化学史上留下了举足轻重的意义,“化学和社会,和生产,和生活都是分不开的。”

      在讲述化学历史和化学家的故事之外,戴博士还针对时下备受关注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阐述了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他从化学的角度,将煤、石油、天然气与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和地热能等能源进行了对比,阐述了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潜力,并提出开发新能源与节约旧能源并行的方法。至于环保,戴博士援引在日本由被乱丢的干电池引发“疯子村”的案例,呼吁大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点点滴滴做起,保护环境”。

      戴博士还向同学们教授了一些化学小知识,其中松花皮蛋的简易制作方法颇受同学们欢迎。

      “其实科研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回答同学提问时,博士说,“我们在读大学时,要学会获取前人搞科研留下的知识;等到读研究生时,就要学会自己去搞科研,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知识。”为了方便与同学交流,他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11时许,本期讲坛结束。那位提前一小时就在会场等候的法学院同学说:“这一期很有贴近生活的感觉。”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