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日报:南昌大学推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成果落地落实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9-06-11字体:[
  •   

    2018年夏天,一场盛大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南昌举行,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400多位专家,与省内外的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新材料和航空航天领域展开学术探讨、技术交流,寻求合作。

    作为会议的承办方之一,南昌大学紧紧围绕国家外交方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着眼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充分依托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的协同工作机制,力争形成高水平、实质性、可持续的成效。

    结合“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的目标任务,南昌大学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南昌大学主为”的互动合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着力建设国际型的创新研究院,扎实推进首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成果落地落实,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优化顶层设计

    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合理调整学科布局。在顶层规划上,南昌大学确立“打造两个世界一流学科,助力江西两大产业发展”的战略主题和“突破学科边界,聚焦产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扎根赣鄱大地”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以材料学科为龙头的理工一部和以食品学科为龙头的理工二部,形成了材料、食品两朵“红花”带动其他“绿叶”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模式,积极推动学科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助推江西材料、食品等产业发展。

    实施“学科特区”制度。在运行机制上,以新材料技术学科群、食品科学技术与健康学科群、临床医学学科群等优势学科,按照“2+X”的方式逐步建设学科特区,先期在国际创新研究院等新型平台全面试点,给予人、财、物等管理权限的真正下放,逐步构建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已出台《南昌大学学科特区管理办法(试行)》,成立学科特区建设办公室,并于2018年率先兑现了两个特区高级职称评聘的指标单列与特区内自评。

    统筹行业产业资源。在资源利用上,南昌大学被列为江西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绿色食品等五大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牵头单位,及江西省硅衬底半导体照明、汽车、非晶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辅材与产线装备国产化、发光材料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工程、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六家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进一步统筹行业产业资源,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建设创新平台

    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日渐拓展

    南昌大学从国家战略层面打开视野、开阔思路,秉持“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努力探索产教融合项目向“大平台+”演化升级,利用国际性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构建学科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机制。

    创建国际创新研究院。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南昌大学在江西省第二届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上,进行了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的揭牌仪式和首批引进人才入职及校企签约仪式。截至目前,两个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建设进展较为顺利,省里下拨了8000万元专项资金,省编办已核定并下发400名人员编制。南昌大学细化了两大研究院人员机构等设置方案,已引进13名高层次人才,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就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达成协议,初步明确利用部省合建专项资金开展超高温材料和发酵工程两个领域的大型系列化实验装置的建设研发。2018年12月7日至8日,南昌大学举办了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发展论坛和以材料、食品学科为主的首届南昌大学交叉学科建设论坛,汇集高端众智推动两所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发展与建设。此外,南昌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就材料学科群和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建设等,开展了深度对接。

    拓展合作交流广度和深度。2018年会议之后,南昌大学主动对接已签署协议的国外单位,目前已与俄罗斯基伦斯基物理研究所、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弗兰采维奇材料问题研究所,就相关专业领域里的人才联合培养、设施共享、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建立了合作机制;与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俄罗斯巴斯基尔国立医科大学、巴斯基尔国立大学启动了访学项目,今年已有45名中方学生和23名俄方学生参与;与白俄罗斯国立信息技术及无线电电子大学、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农业大学等单位初步明确了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学生交换、教学和管理人员互换、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合作办学、科研合作等项目合作意愿;与以色列国家技术研究院增材制造研究中心主任Vladimir Popov博士开展交流,筹划南昌大学与以色列在增材制造领域建立实质性合作。此外,南昌大学已与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33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并赴俄罗斯举办海外教育展,承办俄罗斯高校江西教育展。

    校政企合作多点开花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平台

    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南昌大学与上饶市经开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中部地区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感知通用测试平台”;着眼网络安全,投入4500万元共建“工业控制、移动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联合实验室”和“大数据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态势研究联合实验室”;与赣江新区临空管委会签署共建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研究中心合作协议,积极打造南昌大学孵化团队、慧谷孵化产品、临空加速、园区落地的四级联动新机制,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路线。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南昌大学聚焦江西省材料产业,以材料学科为龙头,协同化学、机械工程、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优势学科资源,已与江钨集团、章源钨业、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江西省旅游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南昌大学-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钨及稀有金属新材料研究中心”,联合申报了“数控刀具模拟计算创新平台”;与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科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南昌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项目合作与技术研发。

    提升人才培养的平台。南昌大学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平台。申请立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两批次共27项,涉及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创新创业基金等五大方面。与慧科教育科技集体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加快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探索学科交叉、科教协同、产教结合新模式,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培养拔尖和高端复合人才。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纳入与多家地方龙头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为共同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新的契机,推动行业人才建设和经济发展。

    目前,已有200余家企业成为南昌大学实践教育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来校开设短期课程和讲座,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11名教师入选全国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创新创业导师库现有近1800名教师。

    今年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大学在巩固去年先进结构材料与先进功能材料领域会议成果的基础上,整合材料学科群优势资源,拟定了“超高温材料与应用”“信息材料与应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装备”四个分论坛主题,邀请江钨、江铜等省内龙头企业参加分论坛,促进产学研用项目的实质性落地,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助力深化产教融合和创新平台建设。

    未来,南昌大学将充分发挥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作为推进产教融合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整合相关学科的资源,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并纳入国际材料、食品创新研究院予以支持,构建“大材料、大食品”的优势学科群,打造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国际性科技创新平台。

    原文链接:http://epaper.jxwmw.cn/html/2019-06/11/content_191366_1128918.htm


                                    • 实习编辑:涂金凤

                                    • 责任编辑:许航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