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当代江西》刊发我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综述
  • 作者:南轩 摄影:南轩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0-06-02字体:[
  •   

    编者按:中共江西省委机关刊《当代江西》在2020年第5期以专刊形式编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系列回访报道,其中《不负嘱托 砥砺向前——南昌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综述》一文,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南昌大学以来,我校在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新成效、新成绩。全文如下: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期间,考察了南昌大学,参观了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和希望,并寄语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和嘱托,给南昌大学师生带来巨大鼓舞,也给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南昌大学师生牢记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新成效,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17年,南昌大学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跻身全国14所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在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列国内第40-58位,并诞生了本校本土培养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在校友会2020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南昌大学提升至全国第49位。

    “发光事业”大放异彩

    “我国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这个新兴产业大有可为,我对你们寄予厚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昌大学时勉励

    回忆起当时情景,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风益仍激动不已。江风益说,总书记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关心科研工作人员,勉励我们继续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造福全人类。

    近年来,在江风益的带领下,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既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又发展“反卡脖子”创新技术,在掌握核心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

    创新设计并研制成功生产型LED材料核心装备,实现了LED行业高端装备设计和制造技术自主可控,主要性能指标经同行权威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

    攻克世界性难题,研制成功发光效率远高于国外水平的黄光LED材料与芯片,不断刷新了自身保持的世界纪录,改写了LED的历史,正提升LED在信息、能源、健康领域的基础地位。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教授推荐,江风益院士荣获ISA 2019年“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国际独立评委认为,江风益教授研究发展了实用的混色白光LED,光谱可调,无需使用荧光粉; 基础LED技术的研究颇具成果,并对未来更高能效及光谱精细可调的LED照明光源产生深刻影响。

    实现成果产业化,中心推出了多项引领国际的高科技产品。生产的高端绿光LED芯片,应用于先进飞机显示装备上,解决了抬头显示器功耗大、热量高的难题,应用于特种专用显示器上,各项指标高于国际同类产品。在全球率先推出了金黄光、暖色调、纯LED路灯,在南昌、吉安、上饶、赣州、井冈山以及天津、成都等地应用,营造了温馨健康的道路照明环境,开拓了LED照明新方向。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国际上率先推出的金黄光LED健康照明母婴灯,已走进百姓生活,应用面拓宽到全国34个行政区。

    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中心实现了“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装备制造与工艺技术协同”、“技术链上中下游协同”、“产学研协同创新”、“多学科交叉协同”5个方面协同的“企业化科教融合体”运行机制,解决了科研选题与市场脱节问题,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先后孵化和发展了10多家LED上中下游企业,助力南昌光谷和江西LED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产业链辐射到全国多地,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中心在致力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学术技术兼备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积极为LED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江风益本人也在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这是南昌大学本校本土培养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标志着南昌大学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红土地”上育新人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昌大学时强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南昌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按照“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价值塑造、科教协同、理实结合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出一大批像“稻渔工程团队”那样“社会称赞、市场欢迎、群众满意、学校放心、学生自信”的时代新人。

    坚持德育为先,把成人教育放在成才教育之前,通过价值塑造,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健全人格。依托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南昌大学将思政理论课办到了井冈山、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等地,实现“红土地”上育新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唱响青春担当”系列活动,建设3D仿真红色文化馆,引导学生以爱国主义铸魂,践行“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的嘱托。打造先锋领跑、卓越领航、同心同行的“双领双同”党建品牌,以师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青春向党”。探索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精细化实施的思政工作“三化”新模式,把新生军训、开学典礼、文艺晚会等变成“思政大课”。推行学生“四自教育”,让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成长的良好习惯。明确学习、认识、责任、落实、考核“五个到位”新要求,通过拉清单、明责任、强督导、抓落实,推进办学模式、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动态持续改进,匡正人才培养方向。

    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南昌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闯出了一条新路。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通过开放实验室、高端科研平台,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本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际銮书院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个性培养,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和“三制三化”(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育人机制,成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典范。其中,理工本硕班前八届244名本科毕业生,超过90%的学生推免进入“双一流”高校或国际知名大学深造。国学实验班前七届175名本科毕业生95%推免进入“双一流”高校或研究院所深造,均分布在文、史、哲等学科专业融通深造。

    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昌大学时寄语

    “传承红色基因,唱响青春担当。”南昌大学青年学子牢记“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的寄语,通过加强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结合,构建突出教学第一课堂、激活实践第二课堂、占领网络新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的“四堂联动”体系,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在生动实践中加深认识。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稻渔工程团队”在江西10万余亩稻田里推广“稻虾、稻蟹、稻鱼”等混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公共管理学院扶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学生团队从江西到河北、山西,走过6个贫困县区,累计评估72个乡镇,与6000多名农户进行深度访谈,在脱贫攻坚一线了解最真实的生活。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南昌大学龚全珍研究生支教团自2006年成立以来,先后派遣了十四批共137名研究生志愿者赴江西共青城、瑞金,云南保山等地服务。“黔行公益”“艺术香樟”“3S救护会”等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社区和农村,为当地百姓带去国学、艺术、健康等服务。

    进入新时代,南昌大学全体师生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南昌大学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战略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合建驱动、改革攻坚、实干兴校、拼争一流”的工作方针,增强“高质量、特色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力,力争在部省合建高水平大学中作示范、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勇争先。



    期刊链接:https://book.yunzhan365.com/pnov/jbzw/mobile/index.html





    编    辑:涂金凤

    责任编辑:许  航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