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本网特辟【胜利日】专栏,记录纪念活动,关注抗战人物和抗战故事,以激励广大师生传承弘扬抗战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南昌大学的精彩篇章。
本网讯(通讯员 汤莹)“我们是毛主席的儿童,毛主席领导我们革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大叉步的走向光明,活泼、勇敢、坚定的做个毛主席的模范儿童。”崔文瑞铿锵有力的向我们唱起了革命歌曲,一下就把大家带到了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崔文瑞出生在冀中平原的农民家庭,抗战开始时,他还只是一个儿童。在那段时间,日本鬼子对他所在的村庄——窝堤村经常进行扫荡,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学校也无法正常上课,念书面临窘迫,因此崔文瑞十分憎恨日本侵略者。当时,八路军、游击队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群众、英勇抗敌,他们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年少时的他。崔文瑞还没等小学毕业,就加入了抗日儿童团,学习练兵、军事、打枪等。让崔文瑞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习掷手榴弹,他手舞足蹈的示范起来,告诉大家说,“掷手榴弹时,环一拉就扣在手上,往远处投掷,越远越好,但不能掷得太高,否则容易误伤自己。”
在儿童团里,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神秘的任务,那就是给八路军送鸡毛信。“打仗时,日本人看到八路军和游击队战士就抓,我所在的学校就是“驿站”,一般我们都是穿着学生便装,将信件夹在书包内的书本里,碰见鬼子和汉奸,他们都不会为难学生,所以每次我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呵呵。” 崔文瑞高兴地说道。

“电影《地道战》大家应该看过吧?1942年时,华北日寇集结重兵对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施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为了应对,我们就跟着八路军们挖地道,吃喝拉撒全在地道里,白天在地道里呆着,晚上出来打游击。但是,现实中的地道和电影中描述的可是不一样啊!我所见过的地道并不像电影里讲的那么安全,通道也只能够一个人爬过,很艰苦,也很危险”。
1945年,崔文瑞光荣的加入了解放军冀中军区教导队,他一生戎马生涯,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虽然战斗中我多次负伤,但我并不后悔,我是为人民、民族和国家战斗,我希望年轻的一代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告别前,崔文瑞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