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爱心延续希望,公益你我同行
  • 作者:记者团 彭惟婧 摄影:记者团 彭惟婧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0-04-10字体:[
  •          有这样一个地方,十年九旱“苦甲天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进贫困、走进干旱、走进没有春天的黄土高坡;有这样一份感动,抚过了荒凉,把久违的春天带入了一个叫甘肃会宁的地方。

    49号晚,第十八期大学生讲堂――深度追寻那群人与那个地方的故事,于外经楼103再现这群热血青年在革命老区甘肃会宁的支教史。

        讲座尚未开始,一段精短的视频重现了甘肃会宁的艰苦环境:简陋的教学设施、破旧的教室、干枯的水井、皲裂的大地。黄土地的荒凉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们眼前。此次活动的志愿者分为五批,分别到下中滩、土高、青江驿、老君坡、杨崖集的五所小学进行支教。

        “我最大的两个愿望就是去祖国西部走走,去贫困地区做回支教老师,这次活动实现了我两个愿望。”志愿者徐芫蕾说。因为旅途的奔波劳累,徐芫蕾在尚未到达目的地时已经生病。但是凭借着对自己心中理想的追求和信念的支持,她和她的队友们一起到达了这个村落。说起病重时队员们在艰辛的支教和调研之余还要给予照顾,徐芫蕾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与感谢。

        一个队伍必然要有严格的纪律。作为小分队队长的郭锐,幽默可亲,但是几次因为严格恪守纪律差点将队员们训哭。恶劣的生存环境已经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捉襟见肘,队员们坚持不拿居民的“一针一线”,奉献了一个月。

        “只为那一个美丽的梦”志愿者孙颖,现场吉他弹唱了一首《爱,跟我来》,博得了场下阵阵的掌声。这首由孙颖自编自谱的队歌,队员们用响亮的歌声唱出了志愿者们那份不灭的梦想和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

    孩子们没有办法保证三餐,难以下咽的食物,生活的极度不便……说起那边难以想象的生活困境,讲述过程中气氛却幽默诙谐,那是苦难中最坚不可摧的韧性。甘肃会宁支教团的负责人雷军颇有感触地说:“像这样的支教活动带给他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这能给他们打开一扇窗,看清外面的世界,激励他们走出贫困”。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一位会宁籍的同学用一张纸条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无限感激:“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去收获每一份感动。”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