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中国环境】看!植物界的“金丝猴”在江西回归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2-09-03字体:[
  •   

    编者按:9月2日,中国环境APP以《看!植物界的“金丝猴”在江西回归》为题,报道我校杨伯云教授保育大黄花虾脊兰的事迹。全文如下:

    在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山林中,生长着一类极其稀有的植物:它叶片硕大,花序修长,花朵形似飞翔的鸽子,又拥有金子般华美的颜色……它就是被誉为“植物界金丝猴”的大黄花虾脊兰。

    大黄花虾脊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提起大黄花虾脊兰,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柏云教授还记得他与自己的团队在2017年4月第一次发现这种花的场景。“看到照片时,我整个人都非常兴奋。”杨柏云说,那是首次在江西发现有大黄花虾脊兰的分布。

    “当时只有十几株,数量非常少,而且都分布在农民承包的山地附近,很容易被破坏。”查阅资料后,杨柏云得知,大黄花虾脊兰在国内的野生居群极少,国内外在保育方面的工作不多,便开始了让这一极小种群回归的工作。

    它们因何成为濒危物种?

    回归保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大黄花虾脊兰如此稀少的原因。通过杨柏云近5年的研究,这一答案浮出水面。他注意到,大黄花虾脊兰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根据物种分布模型看,未来大黄花虾脊兰的分布区域将受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适生区缩小并且破碎化加剧,与传粉者的共同分布减少。”杨柏云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缩小是种群分布的重要限制因素。

    杨柏云教授进行拍摄考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植物而言,传粉的媒介也是影响其繁衍的重要因素之一。“遗憾的是,大黄花虾脊兰传粉昆虫非常单一,只有木蜂属的3个种,而且它们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杨柏云介绍,木蜂在自然条件下常选择具有遮雨的朽木或木质建筑作为筑巢场所,而随着山区原住民搬入乡镇和对木房屋结构进行改造,木蜂的栖息地面临直接的威胁。

    此外,大黄花虾脊兰自身的特质也使它的繁育备受阻碍。它们是对传粉昆虫无回报的欺骗性传粉,因此传粉效率不高,自然结实率只有13%。“尽管大黄花虾脊兰一个果实中有数千甚至上万的种子,但种子的有胚率很低,有生活力的种子则更少,不足30%,而且在自然的条件下需要有特定的真菌存在,所以繁衍非常困难。”杨柏云补充说。

    生物危害也使得大黄花虾脊兰本就艰难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杨柏云心痛地说:“由于大黄花虾脊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人们过度采挖严重,从目前仅在的分布区域来看,大多生长在人迹罕见的地方。”

    除了人类以外,野生动物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杨柏云回忆起自己的回归保育经历:一次,井冈山山下的回归点突然被野猪冲破护栏,回归自然生境的小苗全部被踩烂;马头山和瑞金赣江源的回归点曾被草食动物饱餐一顿,几年来的心血一夜之间成了泡影……”

    回归保育取得哪些成果?

    自首次发现大黄花虾脊兰以来,杨柏云和他的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建立无菌快速繁殖和共生培养体系。2019年底,被驯化好的大黄花虾脊兰小苗回归到了原生地。“回归保育的路上,真的吃了不少苦头。”杨柏云回忆,他与团队每年超过1/3时间在回归基地之间穿梭。蚂蟥咬、蚊虫叮、车陷泥泞、路遇野猪、被岩壁划伤、与毒蛇对视……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杨柏云教授野外考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所幸这些辛苦最终有了回报。提到当下回归保育的成果,杨柏云很是自豪,“在省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经把两万余株大黄花虾脊兰小苗回归到江西、安徽和湖南3个省,在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江源(瑞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保护区建立了回归保育基地,其中在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示范回归基地,全省回归点多达19个,平均成活率达87%以上,回归3年的小苗即可开花。”他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今年4月在南昌大学、井冈山和官山回归点都有回归苗开花。

    大黄花虾脊兰小苗回归地生长状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然,目前的回归保育工作还只是取得了初步成功。当问及下一步的工作时,杨柏云说:“我们计划用3-5年时间,把它回归到长江流域各省份适生区,尽量扩大它的回归地;接着是回归后的监测工作。包括监测大黄花虾脊兰与传粉昆虫的关系、与植食昆虫和草食动物的关系、与共生真菌的关系。”

    监测工作将是未来回归保育工作的一个难点。“通过这样一个全面的监测,我们要来了解开展大黄花回归对大黄花物种本身,以及对与大黄花相关其他生物的各种影响,从而对其自我繁育和生态适应性进行评估。因为从生物多样性监测角度来讲,监测物种之间的生态关系,特别是兰科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更能有效地反映出环境变化的影响。”杨柏云解释。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将大黄花虾脊兰回归打造成中国植物保育的一个经典案例,为讲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做出自己的贡献。”怀揣着这样的愿景,杨柏云与他的团队又一天踏上了前往回归点的旅途。身后,一株新生的大黄花虾脊兰幼苗正努力地生长,终有一天将绽放出金色的花朵,开遍山野……

    原文链接:https://res.cenews.com.cn/h5/news.html?id=1002190

    编辑:涂金凤

    责任编辑:许航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