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走近大师系列访谈(之二)
  • 作者:记者团周敬新 李贺 摄影:记者团周敬新 李贺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0-04-20字体:[
  •      

    陈和生院士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46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8年参加CMS实验,任中国CMS合作组负责人,曾任CMS 执委会成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个动荡的时代,宝贵的青春被无情地延误;他是中国第一位博士后,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半年博士后之后,毅然选择了回国。“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靠中国人自己的奋斗,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陈和生对于为祖国科学技术发展做贡献有着自己鲜明坚定的立场。

        1984年,国内的博士后制度刚刚开始建立,邓小平在北戴河接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丁教授谈到在从Mark-J实验培养的博士里挑选到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的安排里,陈和生就是其中一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丁肇中教授独到的治学风格,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洞察力对陈院士的求学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针对当下大学生“出国热”的现象,陈院士对此表示:“个人的发展前途的好坏在于是否认真学习、工作,而不是在于身处国内还是国外,我们承认国外一些大学有着更高的教学水平,但那毕竟是少数。国内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快,且成蓬勃之势,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同时,他指出事实上外国有很多科学家是羡慕中国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这不仅仅归功于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有着相对别国更广阔的前景。作为第一位留学回国的博士后,他始终坚持:“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靠中国人自己的艰苦奋斗。”

        首次来到南昌大学,良好的校园建设以及学生们朝气蓬勃的面孔都给陈院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生院士认为我校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并且有自己的特点,在国内也拥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获得了相当高的地位。他指出,“只要南昌大学沿着目前的发展思路走下去,继续不懈努力,认真培养人才,实实在在地做研究工作,就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陈院士寄语昌大学子: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正视社会上的种种诱惑,静心学习,为美好的未来与人生奠定基础。

        对于我校当下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陈院士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非常感慨地说:“这是一所很有希望的大学,建设手笔大、发展速度快、管理措施好、朝气蓬勃,要为江西省和国家培养大量人才。”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