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与甘筱青副校长面对面
  • 作者:商晶 摄影:商晶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4-05-15字体:[
  •      

       采访手记:甘筱青副校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平和、沉稳。四月的一天,我带着几分忐忑如约来到他的办公室。他热情的招呼我落座后,桌上的电话不失时机地响起。他歉意地说:“稍等一会,我接个电话。”这样,在正式采访之前,我有幸聆听了甘副校长的一段风格极其鲜明的工作谈话。甘校长讲话不快,但是绝不拖泥带水,条理性很强,措辞十分严谨,大概同他的应用数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的熏陶有密切的关系。
        
       甘副校长是分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因此我们的话题就从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展开。
        
       记者:甘校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南昌大学研究生教育这几年有了哪些长足的进步?
        
       甘筱青副校长:南昌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近些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学位授权点增加较多,学科点建设步伐加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南昌大学目前拥有博士点7个,硕士点78个,在全国统考招收研究生。同时,各种专业学位教育不断发展,拥有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所涉及的领域达到9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3个,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逐年增多。此外,中外合作培养研究生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先后开展了中法合作培养工商管理硕士、中英合作培养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硕士、中法合作培养医院管理硕士。我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省级品牌专业20个,这些都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3年,我校经统招入学的博士生60人,硕士生665人,比上一年分别增长53.8%和43.3%。目前学校在读的统招博士生137人,硕士生1520人,加上各种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中外合作培养硕士等项目和已注册以同等学力参加课程学习并申请硕士学位的人数,在校的研究生已经达3000多人。
        
       研究生院肩负着行政与教学管理双重职能,下设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综合办公室。2003年研究生院乘学校改革之势,对各科室工作范围和职责作了相应调整和进一步理顺,在校内提出了“师生为本,提供优质服务�创建优质品牌”的承诺,强化了服务意识,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记者:“名师出高徒”是研究生教育中不能违背的规律,请您谈谈我们南昌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甘筱青副校长:对这个问题,我的基本看法是:一方面,“名师出高徒”,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以求对学生更好的传授和指导;南昌大学现在推行“名师工程”正是从这里切入的。另一方面,“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研究生们也不能对导师要求太理想化,更不能受束缚于导师的某些学术观点,要敢于超越,也是可以超越的。
        
       学校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坚持导师遴选上岗,师生互选的制度,迄今经学校审定的博士生导师45人,硕士生导师429人。应该说,大部分的研究生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是身体力行,尽职尽责、倾注心血的,收到学生们的爱戴和好评的。学校也通过各种途径发现,有少数研究生导师在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研究生院和各院系将通过思想教育、健全规章制度(比如加强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学科建设定期检查、论文盲审等),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通过严格上岗遴选和科研激励措施,来促进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同时,我也希望研究生们以适当的方式来沟通、提醒、关心、督促导师的工作,共同推动南昌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记者:最近有消息称上海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九名博士生不满导师的做法,而向学校要求罢免导师,在研究生中激起了不小的震动。现在高校的研究生中盛行把导师称呼为“老板”,似乎成了导师的“打工仔”,您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甘筱青副校长:首先,我对这事件的原委不清楚。第二,我认为“打工仔”这种说法欠妥。
        
       按照国际惯例,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参加到导师的课题研究中去,依托课题及其经费的支撑,完成自己的学术论文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环节,这是很正常的事。导师给予研究生一定的津贴,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产生了提问中的现象,大多是由于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不够,以至产生误解。导师在严格要求学生按要求出成果的同时,多向学生解释一些经费的使用情况是会产生更大的凝聚力的。从研究生的角度,不能仅仅从经费总额和自己获得的部分去比较,要多了解经费在购置设备、促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用途。即使是发生了某些“过度”现象,也应该通过真挚建议与交流去解决,不必导致“联合罢免”。否则伤害了师生感情,对于双方都不利。
        
       记者: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目前来说,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馆藏书籍无论是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不能令人满意。请问学校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
        
       甘筱青副校长�这几年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我校的在校全日制学生人数已经从1999年的1万人发展到超过3万人。学校的藏书量感到不足,我们已经关注这个问题并在加大力度增补。同时,我请研究生们注意并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的资源,图书馆的馆藏书籍概念应该从传统的纸质图书,扩展到电子版和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
        
       记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您曾经在清华、复旦这样的知名院校的研究生院就读,也有过在留学法国的经历。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些研究生院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好的做法?
        
       甘筱青副校长:全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网络,很多信息是畅通的。通过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各种指导性文件,通过每年的相关工作会议和适时的外出考察,应该说南昌大学研究生院的工作目标、内容以其方法,达到了“全国性”这一层次,不断的借鉴了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知名院校好的做法。具体的内涵,大家可以从研究生院的相关网站资料和设在青山湖校区(南区)机械楼一楼和七楼的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去更详尽的了解。
        
       在推进南昌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中,研究生院也注重学习借鉴象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例如:鼓励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鼓励研究生与企业加强联系,倡导研究生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以及完善;定期举行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读书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等。
        
       我刚才说到的发达国家还很注重将大学与科技园区、高科技企业基地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例如我曾经留学的法国普瓦提埃大学(Universite de Poitiers)旁,就建有著名的展望未来公园(Futuroscope)�对于提升大学的品位,促使师生创新性科研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在研究生院的推动下,我校有20多位研究生在南昌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在这方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记者:研究生质量是近年来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研究生质量从长远的角度看,更是关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大问题。您认为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
        
       甘筱青副校长:对于高校扩招形势下带来的″研究生质量″评价问题,我觉得应该以系统的科学的角度去认识。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研究生与导师有了更多的渠道见识世界,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学习与借鉴,在经济体制转轨中反思和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质量是在不断提高中;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需求、就业的后移等原因,研究生的招生人迅速增加,不像10多年前的象牙塔中的稀物;加上管理机制上的一时难以适应和社会上的各种利益的诱惑,少部分导师和研究生不能专心致志的去从事学术研究,甚至有时候还产生了″放羊″现象,该管的管理少了,该学的马虎了事,从这个意义上影响了研究生的质量。
        
       如何扬长避短,保证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我认为应该由社会、学校、导师、研究生共同努力。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并将逐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学校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合理的规章制度;导师应该在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等方面自身提高;研究生们不要太过于急功近利,而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求知、实践、提高能力。
        
       记者: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家任继愈说,目前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办法过于量化,如一个文科博士生在读书期间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毕业论文要求在10万字左右,这些硬性的规定令学生无法潜下心来真正研究问题。有人认为,这个硬性规定是套在研究生头上的紧箍咒。能不能谈谈您的看法。
        
       甘筱青副校长:我想应该多方面理解任继愈先生的观点。他这段话的核心应该是:量化管理要有一个适量的度。不要让一些硬性规定的东西来束缚研究生们的创新思维。但是,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一分为二的。规章的制定和执行也往往带有博弈论中的“两难选择”。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培养研究生方面一定的量化指标(论文、考试、实践环节等等),又如何从总体上去把握和评价培养<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