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用爱浇筑生活
  • 作者:记者团#32;裴蕾#32;戴晓玲 摄影:记者团#32;裴蕾#32;戴晓玲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8-09-12字体:[
  •      
     
         
           一袭清爽的球衣,斯文帅气的黑框眼镜。陈朗,一名大四的医学英语专业学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真诚严谨的态度、积极开朗的性格,他为自己的人生旅途撒下一粒粒充满希望的种子,直至开出朵朵灿烂的成功之花。品着夏日里一酌奶茶的清香,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他与我们分享了他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点点滴滴……
     
    完善自我  积极相随
     
          或许出自名字“朗”的渊源,出生于四川成都的陈朗,从小便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他养成了诚信待人、真诚处事、开朗乐观的积极生活态度。
     
          自2005年考入南昌大学医学英语专业之后,陈朗继续用真诚与认真的精神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朋友曾这样评价过陈朗:“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处处懂得为他人着想,非常乐于助人。”正是凭借着他的真诚善良,他成为了院学生会副主席。陈朗也用他过硬的专业成绩向我们展示出他的另一个闪光点。由于具备较强的英语实力,他曾在“CCTV”英语竞赛、21世纪英语竞赛等大型英语比赛中屡获佳绩。同样也因此,为他顺利的当上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埋下了铺垫。“记得在北京时,每每遇到外国人,他们总爱叫上我前去交流,当然,也有外国朋友夸我口语好,这让我非常满足。”
     
          提到志愿者,陈朗似乎变得异常激动与兴奋。“能当上志愿者,对我来说,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在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之前,他曾当过许多活动的志愿者,如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访问昌大时的随团翻译志愿者,江西省第十四届团代表大会的志愿者等等。“我为能成为一名志愿者感到光荣”,陈朗笑着说。
     
    真诚相对 志洒北京
     
          “你好,请往下面走800米,从第25号出口进入。”如此简短的一句话,却是陈朗在北京期间说的最多的一句。24天的志愿者服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一省一场馆”的政策,陈朗与其所属的江西省志愿者代表队其他成员一起被安排到了击剑馆。
     
          “我主要负责的是交通岗位,就是车辆停放和人员安检之类的。”清晨4点,陈朗与随行的队友必须起床,搭乘近1小时的车赶到奥林匹克公园。清晨6点,当许多人尚处于睡眼惺忪之时,他们已经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严阵待发。“记得有一天,整个奥林匹克场馆人员调配都特别的紧张,又下着大雨,找不到人换岗,我们就在大雨中淋了整整一天,晚上12点才回到下榻宾馆。”无论多么辛苦,他却始终笑着。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每每回忆起在京当志愿者的经历时,性格活泼的陈朗总爱提上这一句,或许也是这14个字,真正承载和寄托了这年轻小伙的许多梦想与抱负。
     
          闲谈之间,陈朗还与我们讲述了一次特别的经历。“按规定奥林匹克公园周围是不允许无注册的士进出的,有一晚击剑比赛打到很晚才结束,很多国外观众一时打不到车,抱怨连连,我们就不得不挨个解释,直到把他们送上车为止。”每晚回到住的地方,陈朗都累的几乎没力气动,但在高度责任的驱使下,他仍旧认真地完成江西奥组委布置的写稿任务。“我是宣传组的成员,替江西媒体从现场发回报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陈朗,开朗果敢下的男子汉。
     
     坚持目标  一路前行
     
          陈朗前进的步伐并没有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现在,申请当一名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是他的目标。“7月,我曾到离北川20公里左右的地方支教了一个月,看着孩子们对知识渴求的目光,我知道,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位坚毅阳光的大男孩总是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感动。另外,陈朗还告诉我们,没能做残奥会的志愿者是他的一大遗憾,不过现在他也在积极准备高级口语和英语专业8级考试,他觉得日子一点都不拥挤,反而过得充实和自在。“生活就应该这样!”陈朗抿了一口茶,淡淡地笑着说。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