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校园偶像】石旭:徜徉在民乐里的年轻人
  • 作者:郭卓瑜 摄影:郭卓瑜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8-06-09字体:[
  •      

      本网讯(青年资讯中心 郭卓瑜)从小时候与竹笛结缘,到慢慢深入了解民乐与它相遇,他从一个民乐爱好者逐渐成长为传统文化的分享者、传播者。他,就是石旭。今年大二的他学习音乐,曾斩获多项大奖,现为南昌大学风华国韵社团社长。

    自幼结缘,一往而深

      石旭从小便喜欢上了民乐,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与民乐的羁绊越来越深。石旭最初学习的是我国传统乐器竹笛,当时,他认识了对他影响至深的竹笛启蒙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位启蒙者教给他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做人的的道理。在回忆起这位老师时,他说道:“这是一位循循善诱、德高望重、一丝不苟且德才兼备的老师。”而这些词汇所描述的形象,也正是石旭所希望成为的样子。当初一颗种子,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成长,而今已成就一片绿荫,又为他人带去了清凉。
      通过不断地学习,石旭愈加深陷其中,感受到其中的美好。而竹笛本身也正是这“一往而深”的原因之一。当问起石旭对竹笛的感情时,他说:“可以称之为爱。”少年时的相遇,是故人归;成长中的陪伴,是愿沉沦。因为年少时的兴趣,他与竹笛相遇。如今的他不仅怀揣着当年的情愫,也同时为之努力奋斗着。

     

    真诚热爱,初心不改

      后来,石旭加入了风华国韵。关于社团,石旭说到:“社团成员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群人,其中以民乐爱好者居多。”南昌大学风华国韵协会(原南昌大学笛箫艺术协会)成立于1996年,2004年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正式成立。经过16个春秋,在众多社团大战中依然傲然不倒,就像一棵大树,随着年轮的增长,早已洒下一片树荫,庇护着那些民乐爱好者们。对于成员们而言,风华国韵犹如一片净土,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爱。石旭说,他对社团的现状很满意,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一起,吹笛吹箫,身着汉服,再回古时。
      关于社团未来的发展方向,石旭说:“希望社团可以不断壮大,汇聚更多喜爱民乐的人一起交流。”但问及他打算如何扩大社团的影响力时,他却说:“不需要扩大影响力,真正喜欢我们的自然会找到我们。”在这样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中,石旭却说“不”。这样一个“不”字,并不是他不愿与大家分享传统文化之博大,也不是他吝啬于展示民乐之优美,而是他认为唯有真正热爱的人,才可能真正体会到磅礴且细腻的传统文化,才会珍惜这悠扬且热烈的民乐。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保持纯净,一如初见。

    民乐,不是小众文化,而是民族底蕴

      如今在国内,相对于民乐,西洋乐似乎有着更大的知名度和传播度。两者相遇,碰撞出火花,有冲突也有融合。对于两者,石旭认为:“民乐西洋乐各有所长,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因不同,而带有偏见,分个高下;正因为不同,才要学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可天下大同。”
      “民乐,不是小众文化,而是民族底蕴”,石旭这样讲到。民乐,并不是某个群体的个性标签,它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属于全人类。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应当去了解、热爱属于我们的民族底蕴。
      民乐作为一种文化根基,不是清高而不可攀的明月,也不是空谷幽兰似的仙人。它就是街边的糖葫芦,老街巷里的咿咿呀呀,它活在我们之间,植根于民族的骨子里。那竹笛,吹出的不是曲子,而是古韵、是生活。
      人物简介:石旭,安徽淮南人,2016年考入南昌大学音乐系。曾获江西省国乐赣韵杯青年A组银奖,第二届江苏竹笛邀请赛金奖,现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风华国韵社团社长。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