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不忘初心,繁花载途
  • 作者:曾景荣 孙仪静 赖敏 摄影:曾景荣 孙仪静 赖敏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6-11-30字体:[
  •   

      

      本网讯(记者 曾景荣 孙仪静 赖敏)在青年时代的尘埃里平凡而不平庸地尽心编织着未来,不为困难所负累,不为磨难所折身,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何为“自强”。他们是我校经管学院、信工学院与新传学院2016年自强之星。他们用自己的心温暖和脉动了一群人的心,大爱满怀,自强不息。他们的精神,不指向过去、不指向遥远的未来,只指向在途的当下。

    李晓芳于逆境中拼搏求索

      李晓芳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131班学生。时光如隙中驹,总会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增加其高度。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当如夏花般灿烂。”李晓芳便是这样,不止步地追求,探索灵魂深处的价值,不让大学时光虚度,如此,才能高歌此行无悔。

      生活不会总许人以晴天。年幼时母亲因疾病离世她与父亲,姐姐三人相依为命,彼此支撑,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尽管生活在一个充满坎坷的普通农民家庭,但我并不觉得自己出身不幸。”生活漂泊不定并未使她迷茫,她始终觉得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就是最幸福的时刻。而后,暴风雨却再度在她的生活中肆虐——父亲因工地意外事故右臂患疾,家中经济状况愈发窘困,姐姐不得不辍学照顾家里。李晓芳说:“在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帮助与家人的支持下,我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带着姐姐的大学梦一起迈进了大学校园。”

      她深知自己的家庭情况,在大学中她一刻也不敢倦怠,不敢浪费这宝贵的机会与财富。她只期许着能通过艰苦奋斗,改变家庭境遇,获得更多机会。“我有我自己的远方,困境只会在我的坚持面前显得更为渺小。”李晓芳坚定地说。她为自己制定要求,脚踏实地,在生活开支中精打细算,参加校园勤工助学岗位赚钱以补贴家用。逆境,已然成了她拼搏的源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晓芳初入大学,就开始了以图书馆和自习室为友的生活,她坚持刻苦读书,获得过“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际二等奖”等多项大奖。她的专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4次获得特等奖学金,2次获得一等奖学金。此外,她还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不断拓宽自己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她通过自学,考取了计算机C语言二级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

      李晓芳的人生信条是“坚持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目前,她已顺利取得湖南大学会计专硕的报送读研的资格。生有尽头而学无涯,李晓芳凭着自己那股拼搏的劲,吟出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姿态。

    刘志谱:男儿志强,做公益的播种者

      刘志谱,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3班学生。年幼时追逐阳光与自由,而到了青年时,担负更多的则是爱与责任。对刘志谱来说,做公益,就是涓流汇沧海,傲梅凌霜雪,在岿然不动的坚定内心下守得梦想天开。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年过七旬、身体残疾多病的爷爷奶奶,在生活的压力下,他的母亲也因为过度劳累患上腰椎盘突出症,身体虚弱不能干重活,家庭的重担全部靠他父亲一个人承担。

      所有辛酸和苦难像雾一样裂了又聚,升起又退去。但凡是美好的事物,背后往往都有某种苦难的成分,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花儿,也要熬过了阵痛才会绽放。正是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铸就了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性格。他始终坚信: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终于,在201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昌大学。

      在认真学习和积极工作之余,刘志谱始终不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报答社会,服务他人。从入学开始他就加入了志愿者这个光荣的群体。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曾六次去敬老院志愿服务,八次去江西科技馆当解说员,同时,也去社区当过绿色环保员,当过爱心家教,去过火车站维序,也去过特殊学校服务,举办过环保活动,组织光盘行动……也曾两次组织并参加“三下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现在的他,已经成功保研至湖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任职班委,并且曾任职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部部长兼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正如那句老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的成就是他用双手赢来的,但也将成为他的过去式,他真诚且谦虚地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更加刻苦努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全面发展。

      正如刘志谱他本人所说的:“公益之路,永不止步。寒梅傲雪,自强不息。”活在公益的守望中,守得一线天开,不忘初心,自有一片繁花载途。

    常玉凤:以青春之我,不忘初心

      常玉凤,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131班学生。对大学满怀憧憬的她,早在入学前就已开始在心里默默地构建起了大学的美好蓝图。入校以来,在认真完成专业学习任务之余,多次获得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曾在江西省学生联合会、团学时空、南昌大学学生会等担任主要学生干部,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锻炼并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做为学生党支部的一员,让我感到自己的责任,让我心怀感恩。”说起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类活动,常玉凤总能滔滔不绝。她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类活动,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在开学季作为“星火使者”,积极为新生服务。“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她一直铭记着这句话,并且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鞭策自己。 

      在学校期间她不忘自己来到大学的初衷,润溪湖畔留下她勤学的身影。她曾经获得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初赛“创翼之星”、全国腾讯微校新秀奖;学习勤奋上进,曾获南昌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并作为学生第一负责人创立《高校“青年之声”线上线下融合机制研究》项目并入围省级课题;曾获第二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铜奖各一项、江西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优秀学员荣誉称号;在校曾获南昌大学第一届英语创新写作大赛二等奖、校“挑战杯”三等奖、校“创青春”三等奖、南昌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等。

      常玉凤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果断勇敢地选择自己的路。敢于尝试、努力做事,即使大千世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也总会有一片小小的舞台等待着她绽放。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