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二附院急诊科开展缺血性溶栓治疗
  • 作者:吴利东 摄影:吴利东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6-08-26字体:[
  •      

      本网讯(通讯员 吴利东)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急诊常见的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目前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h),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13%~18%),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了以神经内外科、急诊科、影像科、康复科、ICU、检验科等多学科联合的高级卒中中心,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诊断和治疗这类患者,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卒中重要治疗手段,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并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在日常工作中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错过时间窗而使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8月初,一名80岁的老人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嘴角歪斜、左侧肢体瘫痪,家属紧急将患者送到某三甲医院救治CT提示无明显出血,考虑病情危重立即转到我院急诊科,到达急诊科时患者已发病近4小时急诊科值班医生李宛霞立即按卒中中心流程予以诊疗,体检、神经功能评分、心电监护、吸氧、抽血、建立静脉通路、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神经内科丁卫江主任很快来到抢救室并确定考虑急性缺血性卒中,可以行静脉溶栓,但由于患者已80岁、部分抽血结果未出,家属了解静脉溶栓风险后犹豫不决,时间慢慢接近时间窗极限。急诊科吴利东主任亲自与家属沟通,分析了溶栓利弊,家属反复思量后在发病4小时20分终于签字同意静脉溶栓治疗。

      急诊抢救室护士立即在急诊药房拿药、配药,首剂量推注完,接着持续输注,医生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不断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家属也在焦急的等待治疗结果,同时神经外科毛国华主任也与家属沟通溶栓效果不佳可行介入治疗。随着rt-PA不断进入患者体内,20分钟后,奇迹发生了,患者左侧肢体开始动起来了,神志渐渐转清随着药物全部输注完,患者左侧肢体基本恢复正常,神志清楚,嘴角无歪斜绷紧神经的医生、护士和家属终于露出了笑容,经神经内科、外科、急诊科商量后将患者转入急诊ICU加强监护治疗,两天后顺利转入神经内科继续治疗。8月16日在患者即将出院前日,家属送来了锦旗。

      急性缺血性卒中多见于5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祥硬化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瓣膜病等;多于静态发病,约25%患者病前有TIA史;多数病例其症状于发病数小时甚至1~2d达高峰;通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但当大脑大面积梗死或基底动脉闭塞病情严重时,意识可不清,甚至出现脑疝,引起死亡。

      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有:如果某个体只存在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其中列为一级预防对象,即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若暂短性脑缺血性发作,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多发为三级预防。现实生活中,往往因为患者自身原因、家属原因等诸多因素导致患者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病残程度高,生活质量差,在这里也提醒百姓在突发意识不清、言语不清、嘴角歪斜、肢体无力时,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