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日报】江西高校本科专业加速“新陈代谢”,让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 作者: 摄影:大江新闻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5-11-14字体:[
  •   

    大江新闻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芳报道:今年,我省新增获批81个本科专业,其中契合“1269”行动计划的专业占比高达82.71%,撤销专业40个。从更长周期来观察,近五年,全省以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推进专业优化,在累计新增本科专业点312个的同时,停撤本科专业点335个,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持续攀升,为国家战略落地与民生需求回应筑起坚实支撑。

    对接国家战略,填补关键领域人才空缺

    近日,由南昌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三所院校牵头组建的全国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联盟正式成立,为老年医学领域搭建起跨区域、跨机构的优质协作平台。这一联盟的成立,与南昌大学响应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全国首批开设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息息相关。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老年医学与健康领域专业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南昌大学顺势开设这一专业,自带回应民生需求的温度。今年秋季新学期,南昌大学已迎来全国首批34名该专业新生。

    “我从小对学医感兴趣,也喜欢和老人打交道。现在国家特别缺老年健康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个新专业既有意义又有前景。”来自河北的新生孙筱莜,道出了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看好该专业对老龄化社会需求的适配性,更认可其清晰的就业方向,因此果断选择报考。

    “不只是传统养老,专业还涵盖智慧养老、AI康复等方向。”该校第一附属医院教务处处长朱凌燕补充道,学校将志愿服务与实践全程融入学生培养过程,确保学生的敬老情怀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

    不仅是民生领域,江西作为生态大省,在关键生态保护领域的人才缺口,也通过专业新设得到填补。今年,江西农业大学联合省林业局开设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管理专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牵头主导,专门培养该领域对口人才,精准填补国家生态战略在地方的人才供给空白。

    “全国仅7所高校开设这个专业,此前江西在该领域长期缺乏完全对口的人才。”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张微微介绍,开设这一专业,就是要破解“有战略需求、无专业人才”的困境,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注入人才动能。“这个专业能去野外做科研,还能到保护区研究野生动物,特别有趣。”大一新生刘晨昱虽还在学习基础课程,却早已对野外实践充满期待。

    这种以战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布局,为关键领域破解人才荒,也为推动国家战略落地提供了源头活水。

    产业需求是专业调整的“指挥棒”

    围绕我省“1269”行动计划与地方产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多所高校精准调整专业布局、开展产教融合,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随着新能源产业从锂材料生产向储能应用领域延伸拓展,新余学院今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对接产业升级背后的人才缺口。

    “这一专业的设立,是我们基于产业趋势和人才培养成效的精准判断。”新余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黄建华介绍,学院分析新能源学院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发现,超50%的学子选择留在江西锂电新能源相关企业发展。实际就业数据印证了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适配性。

    在该专业筹备阶段,新余学院专门组织团队调研了全国84所院校的同类专业建设经验,同时依托本校与有研集团、赣锋锂业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让专业课程开设更接地气。

    赣锋锂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彭爱平表示,企业在课程设计中紧盯产业实际,注重知识与生产衔接,让学生毕业即能快速适配岗位。

    省内不少高校主动围绕区域发展特色布局专业。以上饶师范学院新增的体育旅游专业为例,该校体育学院副院长张林宝表示:“立足上饶及周边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我们开设此专业,就是为区域文旅产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该专业瞄准体育赛事策划、旅游产品开发、户外运动指导、户外运动领队等区域急需岗位,让人才培养更贴合区域发展所需。

    专业调整从不是只增不减,“有进有出”的平衡更显人才培养智慧。近五年,我省高校停撤的专业点,多为与产业脱节、就业竞争力薄弱的传统专业,为新专业腾出资源空间。

    例如,南昌航空大学2020年至今已停办停招21个“错位低质”专业,同时针对性定制航空特色培养方案,将10个现有专业改造为航空特色专业。再如江西财经大学,在专业调整中既主动新增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工智能等契合发展需求的专业,又及时撤销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等连续五年停招且无在校生的专业,实现“增需减滞”的精准调整。

    此外,不少高校还结合“新文科”“新工科”等建设要求推进专业优化,如江西师范大学开设经济学(数字创新)、行政管理(应急管理)等专业;赣南师范大学增设数字人文、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通过跨学科融合进一步提升专业与时代需求的适配性。

    人才培养要兼具时代导向与现实价值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本质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我革新。”南昌大学副校长葛刚表示,这类调整既能提升教育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更能让高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国家战略、紧跟市场需求。他认为,高校增设新学院、新学科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教融合、未来发展、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等,确保人才培养兼具时代导向与现实价值。

    高校的专业调整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在清晰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指引下有序推进。

    我省已印发《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办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办法》等文件,同步发布《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紧缺人才目录》《服务江西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引导性学科专业设置指南》2份清单,覆盖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的129个学科专业,为高校精准推进专业调整提供了清晰方向。

    在政策指引下,通过专业的动态调整,不仅让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精度持续提升,更让高校人才培养转向“主动赋能”,为江西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落地筑牢了可持续的人才根基。

    原文链接:https://dj.jxnews.com.cn/webDetails/newsPc?id=12668795&tenantId=312&uid=6836cd08860922001942fc3b&sign=1

    编    辑:王子烁

    责任编辑:徐  翰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