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大江网刊登了《全国抑郁症及睡眠障碍促进项目在昌启动》的报道,全文如下:
专家介绍:40%睡眠有问题者最终患上抑郁症 中国抑郁症患者约有2600万人 有效治疗率不足一成
专家提醒:如果患者连续四五天都不能入睡,一定要到医院诊治,准确找出病因,展开针对性治疗。对于因焦虑、抑郁等精神原因引发的失眠,患者须严格执行医嘱,服药治疗。
我省首个2011健康中国――全国抑郁症及睡眠障碍促进项目,5月21日上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启动。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抑郁,全面改善症状”,将中国精神科领域的医疗关注重点从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提升到了生活质量。
在启动仪式上,昌大一附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也丰教授指出,40%睡眠有问题者最终患上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一大精神疾病,不仅给抑郁症患者本人,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科学治疗抑郁症、积极改善抑郁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各种症状,成为当前精神科专业人士的首要关注焦点。目前我国抑郁症存在患病率高、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特点。
袁也丰介绍,目前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达3%~5%,患者约2600万人,其中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不足20%。在就诊人群中,能够被医生正确识别的约占20%,而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在正确被识别患者中仅占20%左右。由此推算,我国抑郁症患者能够接受有效治疗的比例仅为0.8%左右。此外,睡眠障碍作为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统计显示,77.24%的抑郁症患者伴有失眠。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在全球10大疾病负担谱中名列第5,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至第2位,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此,袁也丰表示,加强医患双方对于抑郁症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识别率及规范性诊治水平,优化患者康复治疗环境等,应引起政府、相关学协会以及医务人员的重视。
“健康中国―全国抑郁症及睡眠障碍健康促进项目”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协办、默沙东中国支持。2010年,“健康中国-全国抑郁及睡眠障碍健康促进项目”正式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8家瑞美关爱中心。2011年,“健康中国”项目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以打擂台方式,在13家医院新建瑞美关爱中心,进一步扩大其对于全国二、三线城市的覆盖,重点关注抑郁症患者。昌大一附院即为江西新增关爱心中的唯一医院。
抑郁症概念及症状、案例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压力舒缓之道的缺乏,使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到抑郁症的折磨,也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中国尚无抑郁症的大样本流调数据,2001年我省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15%, 2003年所做的一项调查统计,抑郁症的患病率大约为6.87%。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给中国带来的经济负担达到了621.91亿元。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早在1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抑郁影响每个人”确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对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疾病应引起极大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国民对抑郁症的知晓率却比较低,60%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有资料显示,中国的自杀率目前为222/10万,而其中和抑郁障碍有关的自杀占70%左右。世界许多著名人物如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林肯、丘吉尔以及我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崔永元等均受到抑郁症的折磨,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如海明威、三毛、阮玲玉、张国荣等则因为得了抑郁症没有及时治疗而自杀身亡。
抑郁症发病的原因复杂,迄今为止,医学界对抑郁症的致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普遍的看法是,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性特质、自身内分泌功能、脑功能等有很大关系。
抑郁症有多种临床表现:抑郁症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的一组情绪障碍综合征。概括起来为三少六无:即情感低落、思维迟钝、行为减少,无趣、无助、无能、无力、无望、无价值,严重时有自杀意向和行为。
抑郁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住院保护性治疗等。严重的抑郁症多是内源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必要的神经递质失去平衡造成的,因此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而对于外因造成的轻度抑郁症,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一般心理治疗就可以起到很好疗效。至于严重病例,特别是有消极意图或行为,就必须住专科医院治疗。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实际上现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跟过去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许多新药的问世,副作用很小,对病人很安全。抑郁症从开始就必须系统治疗,树立正确的用药意识,足量、足疗程治疗。临床上常发现有的患者吃了几天药感觉效果不明显,就停药或换别的药,结果使病情更加严重、难治。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大多在1个月后才能见效,首发抑郁症患者服药总的时间一般需要9个月至1年,一般服药4个月左右抑郁症状就会缓解或消失,社会功能恢复――即临床痊愈。但临床痊愈还不等于完全治愈,如果此时停药,许多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反复。所以,达到临床痊愈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应当继续巩固期用药治疗4―9个月,首次治疗充分,可以大大减少复发。而复发的患者在巩固期应当进行维持期治疗1年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失眠可引发抑郁,抑郁也是失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国成年人失眠患病率已高达57%,其中50%的失眠患者伴有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焦虑、抑郁、躁狂等。一项针对中国抑郁症患者的调查更显示,79%的抑郁症患者伴有失眠障碍。在南昌大学一附院心身科门诊病人中,有一半以上伴有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而且常常出现在抑郁症病程的两头。也就是说,在抑郁症的患病前期,失眠会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在抑郁症经治疗出现好转的时候,睡眠障碍又可能成为残留症状。
睡得好不好不仅关乎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抑郁症的其他症状,影响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睡得不好,情绪不好,抑郁症状也会加重;睡好了,病人自己也会觉得抑郁症状减轻了,对治疗的依从性也相应提高。
目前,临床上已经有抗抑郁药物可以解决抑郁患者的睡眠问题,特别是针对抑郁症患者特点的睡眠障碍,如早醒。因此,当自己出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等问题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抑郁症案例:
案例一,某大一女生,首次远离家乡和父母独自一人来到大学求学。刚进大学对一切事物都觉得很新鲜,又觉得难以适应。此后,她做很多事情都觉得很困难,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总是排在班上的后几名。渐渐开始觉得大学生活和学习没什么意思,对各种活动开始失去兴趣,有孤独感、无助感、无依靠感,不愿与人交流,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整天呆在宿舍里,也不跟宿舍同学说话,只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听音乐,或者自卑自怜,以泪洗脸,表现出退缩、冷漠、易产生疲倦感,也时常感到头晕头痛,终日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或长吁短叹,情绪极为低落。在我院诊断为抑郁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心身状态恢复到病前水平。
案例二,某太太今年67岁,近半年变得不爱运动,动作缓慢僵硬,很少的家务劳动需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不爱主动讲话,每次都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家人。面部表情变化少,有时双眼凝视,对外界动向常常无动于衷,只有在提及她故去的老伴时,她才眼含泪花,讲起许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想不起怎么做,头脑一片空白。并诉头痛、头晕、食欲降低、体重下降、胸闷、疲惫无力等等。诊断抑郁症,用西酞普兰每天20mg治疗二月余病情缓解。
案例三、某女士生了个可爱的宝贝,全家都很高兴。但是她却高兴不起来,感到焦虑、恐惧,睡眠质量非常差,自己感到非常疲劳,非常困了累了,仍然难以入睡,吃了一点点安定也没有睡眠效果。她感到自己的情绪非常糟糕,对什么也没有兴趣,对宝贝没有什么感情反应,心理感到非常无助无力,甚至感到活着没有意思,产生了产后抑郁症自杀的念头,坚持活下来都有困难。诊断:产后抑郁症。
案例四、某部门经理的X小姐要求她的下属在工作中必须保持一张标准的笑脸,对自己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公司领导把她作为年轻员工的榜样,更把她视为公司的门面和招牌。可时间一长,各种荣誉让陈小姐欲罢不能,在公司里的压抑和不满,她只能带回家里发泄,丈夫和孩子就成为了直接受害者。面对自己对家里人的伤害,陈小姐不仅仅是内疚,而且是揪心的痛。但是她已经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她已经无法控制。“微笑抑郁症”
案例五、某男,28岁,最近感觉自己精神恍惚,不想去见我的朋友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的空间,其实有时候挺想和朋友一起聊聊天的,但似乎坐在一起,又没有什么话了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无精打采的时候多,周围的人都说我太严肃,脑子里经常出现以前那些不好的事情,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开始减慢,特别最近,感觉自己的记忆力不行了,什么都忘记,记忆力开始下降,语速有点慢了,睡眠也很不好,昨天晚上三点睡的,今天早上七点起的。还有过厌世的感觉,曾经想过死掉吧,也差一点就做了,感觉自己是否存在意义不大,真想一死了之。
求助者的这些表现完全符合抑郁症的症状,其实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及早识别,足量、足疗程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相关链接请点击http://jxylw.jxnews.com.cn/system/2011/05/23/0116686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