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他从事教师职业近40年,带领一批批学生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知识,29年潜心研究兰科植物的保育工作、13年扎根山野寻找兰花踪迹、5年坚守破解植物界“金丝猴”——大黄花虾脊兰的回归保育奥秘……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柏云。
杨柏云从小便对兰花有着浓厚的兴趣,兰花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他。1982年,杨柏云顺利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从此更加深入地接近和了解自己喜欢的兰花。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江西,来到南昌大学生物学系潜心治学,在此之后,他将兰花作为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立志成为一名兰花研究领域的探索者。他常说:“花在哪里开,我就去哪里。”
2015年,江西境内首次发现了野生大黄花虾脊兰的踪迹。杨柏云兴奋极了,他赶忙将标本带回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繁殖实验。然而,万粒兰花种,萌芽仅二三。如何对大黄花虾脊兰进行繁殖,杨柏云苦苦思索着。历时5年,上千次重复试验,杨柏云和他的团队终于建立了无菌培养和真菌共生培养的繁殖体系,对大黄花虾脊兰进行了规模化育苗。从2018年至今,杨柏云和他的团队已经成功种植了黄精、金线莲、铁皮石斛、见血青、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和霍山石斛等。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为传播好兰花文化作出贡献。
杨柏云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帮助农户解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导农户如何实现坡度种苗和算经济账,也将自己对兰花的一些专业知识和经验做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农户。这么多年过去,杨柏云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增收致富,致力于将自己所学助力乡村振兴。
杨柏云时常幽默地称自己为“背包客”,他喜欢去户外摄影、运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野外调研,走遍了国家各个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每一片山林。“不能把兰花的形态特征和美感拍摄出来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但能将兴趣与工作相结合却是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他笑着说。长时间奔波在野外的他,虽然身体上疲惫,但更多的是心里满满的幸福感,特别是在野外发现兰花新物种时,觉得什么都值了。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作为一名老师,他觉得把书教好是最根本的事情。杨柏云经常带着学生外出调研考察,走出教室,深入山林寻找兰花的踪迹,将课堂从讲台延伸到土地,将学生从教室带向自然。他始终坚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在野外调研中,他们不仅观察兰花的形态,更感受兰花的精神。他鼓励学生们,搞科研要学会坐冷板凳,放下浮躁的心态,学会吃苦,只有经历过艰辛,才能品味成功的甜蜜。在讲授知识课堂上,他更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朴素又真挚的道理,饱含着杨教授几十年的人生智慧,也寄予着杨教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
“十分感谢杨教授三年间的辛勤付出和教诲,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杨教授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自学探究能力,还使我们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已毕业的学生告诉记者。
在教育的道路上,杨柏云将继续前行,愿以兰花为载体,传递知识,传播文化,拓宽劳动教育的内涵,充分尊重个人特长爱好,也最大限度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zNQfVc7ddjhOG4NG_I4_EA
编 辑:王 君
责任编辑:程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