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手臂割伤骨折你知道如何正确包扎止血吗?突然有人晕厥,你会在急救的“黄金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吗?上周五,南昌晚报的“社区达人大讲堂”活动在西湖路社区展开,来自南大二附院的医护人员不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示范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理论知识,还让居民们亲自体验实际操作,充分了解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而现场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表示,这次活动纠正了以往认识中的不少误区,学会了不少急救的正确操作方法。
现场 社区会议室内座无虚席
“老城区的空巢、独居高龄老人比较多,家里老人或者是邻居要是遇到个什么突发状况,这次学的急救知识就派上大用场了。”记者注意到,活动现场来的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虽然年龄大了,但学习的热情很高。不仅认真听医护人员讲解应对摔伤、割伤时采取的急救措施,更对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能、如何正确拨打120电话等很感兴趣。
在互动环节,面对一些老年读者提出一些切身担忧的实际问题,来自南大二附院的医护人员也都耐心地给予一一解答,并且现场指导操作。西湖路社区的主任对这次活动也很是赞许,“辖区老年人多,社区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于在突发灾难和居民疾病面前,能够更好地自救互救。”
反响 医护手把手指导 居民跃跃欲试
在此次活动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医护人员们运用最通俗易懂地方式向居民讲解急救知识,并按照心肺复苏检查意识、高声呼救、畅通呼吸道、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几大步骤进行了现场演示和讲解,手把手地指导居民对人体模型进行急救练习。记者看到,整场活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一旁刚刚体验完的居民涂阿姨也感慨说,以往面对家人突发病痛的情况,通常是束手无策的,不知如何应对,而这次心肺复苏的急救培训让她近距离地学到了专业且实用的知识。
提示 应急抢救也要避免几大误区
“面对突发状况,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忘了,不论什么时候一定都要先把呼叫求救放在第一位。”在活动即将结束之余,南大二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还向居民着重表示,市民们要避免几个误区。比如,打电话时一定要把地址讲清楚,先说某区,某路上,再说街道和具体门牌号码。“但最好的是,说出一些辨识度高的地方,比如特殊、醒目的公共设施等,因为很多地点救护车司机不一定都认识。这一块切记不要说得太多,以免耽误抢救时间。”另外,不能空等机动车到来,在现场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救治,如周围有亲朋友或行人,均可向其呼救,以寻求更多帮助。
此外,他还强调,约好等车的地点后,许多市民在打完电话后着急去看护病人,而忘记派人到楼下去接救护车,这个时候最好有专门的人出去接车,以免救护车会因为地形的不熟悉而导致延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