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南都市报:听名医精彩讲座保胃肠健康
  • 作者:吴先华、罗素静、方方 摄影:吴先华、罗素静、方方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02-29字体:[
  •      

        2月26日《江南都市报》刊登了题为《听名医精彩讲座保胃肠健康――26日本报主办的“江南名医团”第二场名医公益讲座精彩内容实录》的稿件,记者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我校一附院吕农华教授在“江南名医团”第二场名医公益讲座上的精彩演讲内容,以飨读者。全文如下:

        26日上午,本报“江南名医团”第二场名医公益讲座在江报传媒大厦如期举行,400多名读者现场聆听了我省消化系疾病权威专家、南昌大学一附医院常务副院长吕农华教授有关胃肠健康方面的精彩讲课,整场讲座持续了2个多小时,吕农华教授的讲解内容生动,妙语连珠,精彩纷呈,本报记者记录下这场“江南名医团”名医公益讲座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人人都会患胃肠病


        胃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生活越来越好,工作越来越忙,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肠胃问题却越来越多。吕农华教授说, 消化系统的器官非常多,消化系统中的食管、胃、肠、胆和胰腺人体器官常易发生各种病变,常见病有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肠易激综合症(腹泻或便秘)、胆结石和急性胰腺炎,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患胃肠疾病,半数以上有慢性胃炎,急性胰腺炎及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众所周知,中国是肝炎大国,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成为肝病变的三部曲,此外,胃癌是我国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食管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10位。

    反流性食管炎如何治


        目前,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一般而言,一个人患有反流性食管炎会出现这些症状,一是烧心,即胸骨后区烧灼样感觉,喝热开水样感觉;二是反流,胃内食物返入口中或返到咽部的感觉,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时使人感到不适,患者会感到不适,较轻的症状每周出现2天或以上,中重度症状每周出现1天以上,如果人没有感到不适,就不应该怀疑患胃食管反流病。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呢?吕农华教授认为,改变生活方式是基础的治疗,抑制胃酸分泌是主要措施。在改变生活方式方面,首先是减肥,超重是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可减少反流症状,睡前两小时不要进食,减少食量 避免过饱 (最好维持七至八分饱),还要减少脂肪摄入,定时进餐,餐后保持直立,避免餐后三小时内平卧,戒烟,尽量少吃巧克力、酒精、辣椒、咖啡、洋葱、大蒜等食物。药物治疗方面,需要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是主要措施,用药时间1-2周,症状可缓解,推荐疗程8周。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的人群如出现病后体重显著减轻,解黑便或贫血,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首先作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慢性胃炎如何防治


        在普通人群当中,慢性胃炎发病率较高,吕农华教授说,慢性胃炎的产生和遗传因素、年龄以及不良饮酒习惯等等都有关系,一般而言,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愈差,易受外界影响而造成损伤,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群40%容易发生胃黏膜炎症,酒精可使胃黏膜潮红,停酒后即恢复,长期持续不停,可发展为萎缩胃炎。中老年人易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原因是器官功能衰退,退行性病增多,胃粘膜萎缩,动脉硬化,造成胃的供血不足和胃粘膜营养不良,还有烟酒茶过量容易损害胃粘膜屏障,服用阿斯匹林等药物也引起胃黏膜糜烂。慢性胃炎常见症状有上腹饱胀、烧心、无规律隐痛、嘈杂、嗳气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吕农华教授认为,治疗慢性萎性胃炎首先是在医生指导下根除HP,对症处理,保护胃粘膜、胆汁返流、胃动力下降,定期复查,1到2年复查胃镜,如果出现体重下降、厌食、呕吐和黑便等症状危险信号时,一定要去医院看医生。在部分人群当中,存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误解,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都会转成胃癌,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60岁以上老年人患萎缩性胃炎率高达80%,只1%未经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首先是节制饮酒,不吸烟,避免长期用消炎止痛药(阿斯匹林等),少食烟薰、盐腌的食物,饮食不过热、过冷,过咸,摄入新鲜,有营养,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及铁的食品,心情愉快,避免焦虑和恐惧。

    便秘和腹泻怎样预防


        便秘通常是指硬便、排便费力、排便不畅,习惯性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连续3个月以上。发生便秘的原因多为不合理的饮食,不良的排便习惯,滥用泻剂。吕农华教授认为,预防便秘主要是改变饮食习惯,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适量多饮水,经常锻练,规律的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欲解大便时千成不要忽略或忍耐。腹泻又叫“拉肚子”:指一天内大便次数超过三次,并且是水样便或稀便。慢性腹泻是指腹泻超过两个月。急性腹泻是指腹泻在两个月以内。腹泻的常见原因是细菌寄生虫感染,急性腹泻会造成人体脱水,尤以幼儿和老人明显,重者休克,危及生命,腹泻超过3天没有止就应该去医院就诊了。   腹泻时患者应该多饮水(糖、盐水)、流质(米汤),尽量少吃奶类、肉类食品、高纤维粗糙以及太油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腹泻。

    胆结石的症状和预防


        易患胆结石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体重肥胖,超重的、经常空腹不吃早餐、减肥(体重快速减少)、反复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症的市民,容易患上胆结石。病人一旦患了胆囊结石,上腹会持续隐痛或胀痛,这种隐痛向肩背部放射或右肩下放射,恶心呕吐,如果患胆管结石,则会突然腹痛剧烈、发热畏寒、眼黄、尿黄。预防胆结石首先是要按时进餐,保持体重不超重,进餐时少摄入高胆固醇食物。

    胰腺炎要小心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明显增加。目前,胰腺炎已经成为一种多发性疾病,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更是市民谈虎色变的一种疾病。急性胰腺炎是所有与腹腔内脏相关疾患中最可怕的一种疾病,突然起病,接着是无穷无尽的痛苦,有的甚至是死亡。那些人容易患急性胰腺炎呢?首先是患有胆道疾病的:结石( 50-70%)、蛔虫、炎症、肿瘤,其实是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再然后就是有长期饮酒、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生活习惯的市民。

        胰腺癌的危险信号有不明原因的上腹闷胀,隐痛,无规律;食欲减退,或因进食后腹胀不敢吃,伴乏力;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进行性下降,眼黄尿黄,皮肤瘙痒,不明原因的腰背痛,尤其是夜间。如果近期发现血糖高,淀粉酶高于正常,或大便OB阳性,就应该到医院去检查了。吕农华教授认为,有这些症状的人群就需要到医院去治疗,没有发现情况的应该预防,建议市民要积极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有一个规律的生活起居,少吃牛肉和猪肉等,少饮酒,不吸烟,吃水果与蔬菜,摄入足量的维生素。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信号


        常见消化道肿瘤有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肠癌 胰腺癌和结肠癌。目前,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生情况是结肠癌逐渐上升,胰腺癌上升趋势,肝癌增多。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的新诊病例达到30 =万,死亡病例高达20万。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为恶性肿瘤之首,多在中老年发病,青年人发病也在增加。 不少市民发现疾病后,会恐慌,一旦有不舒服,就会觉得自己患上癌症了,胃癌早期信号表现为吞咽食物有轻微哽噎感,吃东西时有轻微滞留、 迟缓的感觉,吞咽时胸骨后面有疼痛感,食道里面有持续性异物感,以上症状加重后,人就会很消瘦。40岁以上男性,过去从无胃病史,而最近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以及反复呕血、排黑便等情况;原有慢性胃病史,但近期症状明显加重,失去原有的规律,且服药治疗不能缓解,或经正规内科治疗后症状仍无好转者;有胃手术史,近期又出现消化道症状上腹压痛、饱满或触及包块者;黑便或持续大便潜血阳性的人,都属于胃癌的早期信号。胃癌是多因素致病的,有吸咽、饮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物因素,高盐饮食、亚硝酸盐(腌制及霉变食品),缺乏新鲜蔬菜、维生素C、维生素E等因素,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腺瘤样息肉、肥厚性胃炎、胃溃疡及手术后�胃,都可能是造成胃癌的致病因素。另外,肝癌死亡率列消化道肿瘤第三位,40至50岁中壮年男性好发,主要的发病因素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肝、血吸虫、酒精有关。预防消化道肿瘤重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生活起居有规律,少吃肉食、少饮酒,不吸烟,多吃水果与蔬菜,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克服恐癌心理,重视与参加每年的健康体检,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快乐生活。

    【吕农华教授精彩语录】


    1、是药三分毒,药吃得越多,肝脏负担就越重,没病不要乱吃药
    2、消化道好了,就能吃,能吃就难干,要呵护好你的消化道
    3、减肥不仅对消化系统好,对哪个器官都是好的。
    4、最好的保健就是不要太饱,七八分饱就好。
    5、心情愉快可以治百病。
    6、早晨不吃是不良习惯,经常性不吃早饭和快速减肥易患胆结石
    7、男性50岁以上健康体检时建议做胃镜
    8、保健,因人而异,自己要了解自己的身体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