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新闻客户端】泉水润处万物生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4-11-20字体:[
  •   

    有些人,有些事,是不应该忘却的,也是不可忘却的。

    记得进入江西大学第一学期,同学们休闲散步,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学校生物园。园西侧池塘中有一“逸亭”,题名者为谷霁光先生。谷霁光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曾担任过江西大学校长。江西的后辈们一直在以各种方式怀念他、纪念他。以其名命名的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就是一例。然而一位与谷老同期的机械学科重要先辈,却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今年9月,在对先进制造学院进行溯源时,关于这位先辈的话题被提出,他就是万泉生先生。

    万泉生,号石歧,江西南昌人,生于1907年农历2月24日,1979年12月30日逝世。万泉生1947年11月从国立武汉大学来江西,任国立中正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教授、系主任。1949年南昌解放,国立中正大学改名国立南昌大学,万泉生继续担任国立南昌大学机械系主任。1953年夏开始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后离开南昌去武汉。新中国成立后谷霁光一直在江西工作。1949年7月入江西八一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2月调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学习近两年后,1951年回到南昌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53年院系调整,留在江西师范学院任历史系主任。由此可知,万泉生1947年至1953年在中正大学、南昌大学连续担任机械系主任近6年,与谷霁光分别在中正大学、南昌大学有两个时间段先后共事近4年。两位先生均为民盟盟员,万泉生1948年加入民盟,谷霁光1951年加入民盟,万泉生比谷霁光早3年入民盟。

    ▲20世纪30年代万泉生留学德国时留影


    出生于清末,成长于军阀混战时期,目睹中国的落后和衰败,年轻时的万泉生怀着报国之心,希望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1926年夏,他考取了江西省留学日本的官派资格生,即赴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和第三高等学校就读。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冬,万泉生愤然回国。他一边在江西省立科学馆担任物理组指导员,一边刻苦学习,于1932年冬考取留学德国的官费生,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学习航空机械工程。在德期间,万泉生学习专业知识之余,积极参加进步组织:1933年在柏林参加抗日救国会,1934年参加由乔冠华等领导的我党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参与印发宣传资料、刊物等,与许德瑗等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直到1937年夏因其父重病回国。

    在南昌解放前夕,万泉生在许德瑗同志指示下,团结中正大学进步分子(学生占大多数)和在校的民盟同志,保存了中正大学的机电设备。通过保管组工作人员,保存了南昌航空器材保管组、航空研究院、航空站等处的器材设备。1949年5月23日,南昌解放时,万泉生参与民盟组织发动群众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后帮助军管会接管中正大学。中正大学改称南昌大学后,万泉生担任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临时校务委员会委员,帮助主任委员改革南昌大学。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揭开序幕。万泉生任抗美援朝南昌分会委员,担负起抗美援朝运动的组织、协调和推动工作。

    1947年8月,民盟江西临时支部工作委员会建立。1948年,万泉生由许德瑗介绍加入民盟。1950年6月,民盟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选举产生了民盟江西省支部第一届委员会,万泉生当选为九位委员之一。

    1949年夏至1953年夏,万泉生任南昌市人民代表会议、政治协商委员会科学界代表。1950年至1953年,任南昌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城市建设委员会委员、工矿安全卫生委员会委员、人民防空指挥部防空研究委员会委员,积极为南昌市的发展、城市建设和安全服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召开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尚不成熟,江西省于1950年和1951年先后召开两次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全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万泉生悉数参加。1963年2月,他再次当选民盟江西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自1964年12月至1975年1月,是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最长的,跨越11年。1978年2月,万泉生再次光荣当选为第五届(1978~1982)江西省人大代表,此时已经是71岁高龄。他还当选了第四届(1978~1982)江西省政协常委。可惜先生代表届期未满,在1979年12月30日去世。

    万泉生一生从教,成为两省机械学科教育先驱。1937年夏,他学成回国,1938年始两年里,先后在成都航空机械学校担任编译员和西南运输处第四修车厂担任厂长。1940年3月,应请调入已西迁至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任机械系教授兼专修科主任。从此时起,他一生都在高校从事机械学科的教育工作。抗战胜利后随武汉大学迁回武汉市。1947年春,万泉生以武汉大学教授身份到在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任兼职教授一个学期。

    1947年11月,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万泉生接受邀请,调入在江西新建县(今南昌市新建区)望城岗的国立中正大学,任教授兼机械系主任,直至1953年院系调整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

    1958年创办武汉工学院。9月,上级以借用名义,聘请万泉生支援武汉工学院建设,代理机械系行政工作。

    1958年江西创办江西工学院,为解决教师问题,省里向全国老大学求援。为了报效桑梓,1962年10月,万泉生离开华中工学院,应请调入江西工学院,任机械系主任,同时任校务委员,至直1973年12月,67岁的他不再担任机械系主任,改任图书馆副馆长。

    万泉生对人和气,平易近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反复讲,耐心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与同事相处融洽,乐于指导和培养年轻教师。生活作风朴素,生活方面不计较,尽量自己解决生活方面的困难。

    江西工学院老书记高陵回忆:“万泉生教授,教学经验丰富,他带的毕业设计,77%的学生成绩优良,居全校第一。我们从德国进口的实验设备,对说明书理解不透,安装调试遇到困难,两位留德的青年教师也束手无策,经万教授一指点,问题迎刃而解。特别是科研立项,他很有见解。”

    万泉生口才出众,懂得英、德、日等多国语言,能阅读与译述。对俄语也懂语法。他积极进行科学探讨,在应用航空方面有专长,著有《二十年来航空工业的回顾》《滑翔机及其设计》《浮舟及船身》《空气动力学》等著作。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万泉生先后在七所大学任教,并且曾任六所大学机械系主任。这些大学的机械学科,如今都是各校最重要学科之一。万泉生是一些学校初创或起步阶段的重要参与者,机械学科创办发展的支撑力量。他为当时中南地区机械学科发展、机械学科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万泉生爱国奉献、呕心沥血、甘为人梯的大先生风范,值得后辈们永远怀念。

    原文链接:https://www.jxxw.com.cn/content_html/html/55/p/pc/2024/11/132934958.html

    编    辑:廖星辉

    责任编辑:程慧萍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