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网】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的“追光”之路
  • 发布时间:2022-10-16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南昌赣江两岸全长8公里、362栋建筑同时参演的灯光秀惊艳登场。这个城市景观照明项目,不仅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背后更映照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及其团队三十年如一日的追光之路。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幼年时埋藏在他心中的那一颗发光的种子。

    c4f9e3b3fd66453ba2291ddd0409e88f.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江风益

    以前煤油灯叫洋油灯,为什么叫洋油灯呢,因为那个油要进口,中国还不能生产,进入了新时代,你不能还用洋LED灯,还是用洋半导体灯,我就想进入新时代,想办法用中国发明创造的LED灯。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光材料完全依靠进口,技术被美日等发达国家盘剥、刁难。1993年,江风益拿着南昌大学咬紧牙关省出来的60万元,毅然决然地成立了材料科学研究所。

    6015f019446545ccbdffd741f0896dde.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江风益

    起初是非常艰难的,我是完全从零开始建实验室,那里面没有任何基础,人也只有几个人,买不起高端的仪器设备,怎么办?自己去组装、自己去搭建。

    908a1901997d4f01afdf38b616614c39.png

    2003年底,追踪日本蓝宝石衬底LED技术已经有7年的江风益团队,决定把目光对准硅衬底LED技术,这是一项被发达国家判了“死刑”的研究。

    3cb0bdd2c70c415f885113768232812a.png

    e7411a9ddb1641898a9597fb3c6b4c5f.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江风益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这个方向,要做出属于中国人的这种发明创造,走出中国的路线、中国的方案、中国的道路。

    11fc57397bf84f2389948b0e600bae2a.png

    在毫无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开启了夜以继日与失败的博弈。也就是在那一年,实验室里,硅衬底蓝光LED发出了一丝微光。

    10b8e4d7dbf6489e9371a56903fc8379.png

    此后,经过5000多次实验,突破数十项关键技术,硅衬底蓝光LED开创了继日本的蓝宝石衬底LED和美国的碳化硅衬底LED照明芯片第三条技术路线,在同等结构情况下,硅衬底蓝光相比日美技术成本低、发光更均匀。2016年,由江风益团队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6d7225d4b5a8498087fe3adea4000177.png

    a6265785010f467f8ceff6111814f45f.png

    如今,狭小的实验室已经变成世界瞩目的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里打破“黄光鸿沟”的世界难题,实现了黄光LED芯片研发国际领跑。自主研发的生产型GaN基MOCVD设备,打破了核心装备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历史。

    43030437a0ae43df8e9dc5eea7cdd691.png

    十年间,南昌电子信息产业以打造“南昌光谷”为目标,产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177.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34.5亿元,LED芯片产能全球前三,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全球第一,拥有全球最大的LED外延设备MOCVD制造基地及LED芯片制造基地。

    647cbbf7774f4a4abf820a276aeb63d3.png

    择一事,专一心,终一生,带着让“中国芯”照亮全世界的梦想,江风益和团队依然步履不停地奔跑在追光的路上。

    f3aa2f5974a34016b6ab48ba1cdfb98f.png

    原文链接:https://jx.ifeng.com/c/8K6xlcTCYND

    编    辑:雷若琪

    责任编辑:曾  慧

  •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
  • 分享到:

南昌大学新闻网 新闻热线:0791-83969057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学府大道999号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