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信息日报:《实践科学发展 推进公共财政――江西省公共财政政策解读系列报道之(49)(50)》
  • 作者:李姝 摄影:李姝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8-06-17字体:[
  •      
         6月17日,《信息日报》刊登了我校博士生导师黄新建教授对我省支持文物保护的财政政策进行点评的文章,全文如下:
     
      江西投入2000万元支持文物保护
     
      政策:设立基层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维修专项经费
     
      内容:为改善我省文物保护条件,发展繁荣我省文物事业,2008年,省级财政将投入2000万元改善文物保护单位与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有效改进全省文物保存环境,保障文物安全和完整。
     
      针对我省大多数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维护需求和博物馆维护需求,库房面积不符合文物保管要求,保管条件简陋,技术保护手段落后,安防和消防设施不完善的现状,2008年,我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认真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基层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维修。今年省级安排的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两方面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是用于维护和抢救县级以上基层文物保护单位;二是改造和完善县级博物馆文物储存保管条件、配置安防设施等。在切实做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
     
      点评: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的价值体现在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文物具有书本知识不能替代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它是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实物见证,会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做好文物保护意义非常重大。
     
      目前,江西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13个,珍藏了大量的文物藏品。但是大多数基层文物保护单位条件较差,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保管条件简陋,技术保护手段落后等等,这种状况严重威胁文物的寿命和安全,迫切需要得到改善。省财政设立基层文物保护和博物馆维修专项经费,有望初步解决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可移动文物保存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改善江西文物保护条件。
     
      (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新建)
     
      财政助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
     
      政策: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内容:为支持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2008年,我省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国家已确定的试点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统一规划,2010年将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即依托各级图书馆和社区、乡镇、村文化活动站(室),建立和完善以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支中心、社区和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为主体的四级服务体系。为切实减轻基层压力,省级财政安排资金重点支持县级支中心建设。
     
      点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文化信息资源贫乏的现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演化为活生生的文化景象。共享工程的实施,开辟了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以德治国”战略,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在这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惠民工程的建设中,江西的公共财政再度承担起它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对接成一道可以沟通的绚丽彩虹。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王东林)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