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新华网刊登了《用心守护健康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奋进50年》,对我校二附院心血管内科50年辉煌成就进行了宣传报道,全文如下:
12月19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建科五十周年庆典大会在南昌市召开。江西省教育厅、卫生厅、科技厅、南昌大学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在会上,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五十年来取得的瞩目成就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二附院院长程晓曙详细介绍了心血管内科五十年发展之路。
作为江西省首个心血管内科,二附院心内科是怎样一路批荆斩棘,高歌前行,走出一条令人侧目的发展之路?作为江西省的领军学科,二附院心内科又是如何积极探索,不畏磨难,领航全省的学科发展?
"心"跨越 心内科迈入黄金发展期
1959年,老一辈专家龙怡道教授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心血管专业组,后发展成专业学科并在全省开花结果。经历50年奋斗拼搏,二附院心内科已经成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心血管专业点、被卫生部授予全国首批心律失常和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培训基地、教育部211 重点学科、团中央青年文明号、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江西省医学领先专业和江西省高校首批重中之重学科、江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江西省心电协会、江西省遗传疾病及基因治疗研究所、南昌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挂靠单位。对心脏猝死遗传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进行研究,成为心脏猝死-Burgada 综合征世界著名研究组织接受的首家中国研究注册单位,标志着该院在心脏病基础研究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
心内科不仅医疗设备先进,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人才荟萃。50年来,涌现出一批批全省学术、技术上的领头人,从龙怡道、罗伟、苏海、程晓曙到洪癸、吴延庆等省内外知名的老、中、青专家。老专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后辈们意气风发,刻苦努力。二附院的心血管内科是一只朝气蓬勃的年青队伍,是全国青年文明号团队,有着全省最强势的医疗人才梯队,仅博士就占全科医师的46%,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极强。
建科50周年以来,心内科在省内率先开展新技术29项,出版医学著作60部,发表学术论文590篇。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科技成果获得省部奖30项目。 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省内自2000年设立该奖项以来医疗卫生领域首个获得一等奖的成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获批科研研课题156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3项)。30年来,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63名,博士研究生16名。举办进修班29期及多期培训班、研讨会、为省内外培养心血管专科人才600余人。
"心"起点 科研水平与世界接轨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始终以"用心守护健康"为宗旨,通过自身不断的探索,为研究和治疗心脏血管疾病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诸方面的水平,顺应现代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方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了江西省心脏血管疾病医学工程中心,目的是合理整合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和麻醉科的技术力量和学科间的优势,以"科研支撑临床"为理念,联合我省相关领先学科,深化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发组织工程技术和手术技术,加强和完善心脏血管病外科微创手术和介入手术综合治疗,努力创建"一站式杂交手术平台", 以带动我省的心血管病外科微创手术和介入手术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使患者以最小的痛苦获得最成功的治疗,并为提升我省的心脏血管疾病治疗的微创、杂交技术水平作出贡献。
据了解,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利用了心血管外科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完美的结合,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少患者痛苦和创伤,促进患者的康复。杂交手术打破了过去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内外科互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杂交技术代表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际上也只有几家大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治疗。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50年书写诸多江西之最
●我省第一个心血管内科
●牵头承担我省医疗卫生界级别最高、资助经费最多的科研项目
在科研项目申报鉴定由该院牵头承担、院长程晓曙任项目组组长的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得经费1500万元,成为我省医疗卫生史上承担的级别最高、获资助经费最多的项目;由该院医学博士、心内科专家洪葵主持的国家"973计划"前期项目及合作项目,填补了我省医疗卫生界参与此类项目研究的空白;由该院省级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戴育成研究员承担的全省一项首届创新项目获得科研经费80万元,成为我省获得资助力度最大的医疗卫生项目。
●成为心脏猝死世界研究组织接受的首家中国研究注册单位
●洪葵博士获得了我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为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医疗卫生界获得的唯一一等奖
●从1959年起,在我省知名心血管专家龙怡道等前辈的带领下,省内第一个开展心音图、心冲击图、右心导管等检查术;
●1961年完成第一台左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房间隔穿刺术;1975年完成第一台体外佩带式;
●1982年省内首先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第一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
●1993年省内首先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1994年省内首先开展"双腔(DDD)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1995年在国内首创"RR间期频度曲线评价心脏起搏器功能"的新方法;
●1996年华东区第一台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安置;
●1999年省内首先开展"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第一台双房三腔心脏起搏器安置;
●2008年心内科被卫生部评为第一批"先心病介入诊疗及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2008年江西省高校"重中之重"重点学科,江西省科技厅"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优秀团队及江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
●2009年心内科被批准为"江西省心电协会"挂靠单位(程晓曙任理事长)及"江西省遗传疾病及基因治疗研究所"挂靠单位(洪葵任所长)。
●2009年程晓曙、吴延庆、程应樟3人获"中国首批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导师"资格,病受聘为首批导师。
●2009年程晓曙、吴延庆、胡建新等在省内首先开展"心脏再同步化病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植入术。"程晓曙荣获中国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十周年推广普及奖,为江西省唯一获此殊荣者。
●200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9月30日下午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海外人才和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团全体人员,程晓曙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了国家领导人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