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江西新闻网:心中的都市――江西省一作品入选“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8-11-29字体:[
  •      

         11月28日,江西新闻网发布了 心中的都市――江西省一作品入选“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的新闻,全文如下:

         这个秋天对南昌大学艺术系教授罗坚来说,是一个“金黄”的季节:他的油画《城市系列之八》继9月28日于北京参加“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之后,10月中旬又被中国美术馆付费收藏。要知道,此次参展的160幅作品,是从上万件作品中通过先由照片、后送原件的层层筛选评定出来的;在这160幅作品中,国家美术馆选择收藏的,据说还不到五分之一。大家知道,这类重要的美术展览,多半是央美、国美、川美等相关美术机构的天下,入展作品画家多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强势地域,其余省份能入展的数量是极为有限的,事实上此次研究展许多省份一张画都没有选上,被剃了“光头”。因此,毫无疑问,《城市系列之八》的入展及被付费收藏,不仅是罗坚个人的喜事,也是我省现代油画研究、创作方面出现的一大亮点。

    城市系列之二

    城市系列之五

    城市系列之八

       “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是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性专项展,是中国自有油画以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现代性探索展,对今后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的意义。此次展览参展作品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人,即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照。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写照,审视这个迅速变化中的人性主体即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二是关于自然,即自然的诗性表现。在现代艺术史中,回归生命原始和古朴自然是一大重要主题。很多当代油画作品仍然钟情于自然、山水和乡土风光的表现;三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想象与重构,包括超越现实的体验以及对现实的抽象把握等。罗坚的《城市系列之八》属于第三部分,他以抽象的绘画语言“想象和重构”了他心目中的城市。

      面对罗坚带来的惊喜,他的同事们一点也不惊讶。因为他们了解罗坚,了解这个不为市场所动、一心坚持自己的研究和创作的画家。特别是省美协副主席徐东林所说的一句话:“纯粹的人容易出成果,罗坚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他的城市系列油画一画就是十来年……”

      从2003年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的《城市幻影》到今年这幅《城市系列之八》,朋友们发现,罗坚对城市的表现已从较为具象转到更为抽象,从以往较多运用丰富的颜色、较具体的造型来表现城市,逐渐转型为淡化色彩、偏爱以黑白灰来“感受”城市。乍看这幅《城市系列之八》,可以说是白色“混沌”一片,然而细看下去,你会发现无数的方结构构建了简约的城市空间。无数的方结构,交织、重叠、变形、隐没,刮刀在写意的挥动中凸显着块面的张力。而在高楼与高楼之间、画面趣味中心,呈现出灰红与灰黑色块的交织。或许,这是一个风雪肆虐下仍然坚挺的城市;或许,这是一个虽然很现实、却也很诗意的城市;或许,白色正是一种伪装,这已然是一座环境问题多多的城市,因为城市上空已“污染”严重……作品可能被多重阐释也许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总之,正如此次研究展“世界重构”的序言中所强调的那样:艺术的“再现现实”不是在画面中照搬现实,而是再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的再认识”。现代抽象艺术其实就是艺术家重构世界的极端表现。

      江西在许多业界人士眼里,通常被视为是现代油画探索的荒芜之地――确切地说,也许还不叫荒芜,根本就是没有萌芽的种子。但是,默默无闻10余年的罗坚的凸显,可以让我们有底气地说,江西美术界仍然有一些默默致力于现代油画研究和创作的人,而罗坚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曾经在一些场合多次表达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观点:世界油画艺术创作的创新成果自然应该世界共享,但中国油画家在践行“拿来主义”之后,应该致力于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气派的油画创作体系和特点。在这种探索和创造中,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江西美术家的身影。

     

    相关链接: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8/11/28/010008335.shtml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