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2025迎新侧记
央广网南昌9月1日消息(记者郇康新 通讯员涂金凤、朱文芳)8月29日至30日,南昌大学迎来15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新生。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莘莘学子,怀揣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在江西这片红色热土,正式开启人生新征程。
百花齐放,智趣迎新展新貌

南昌大学新生报到(央广网发 涂金凤 摄)
在南昌大学学工一体化平台上,报到人数、院系报到情况和宿舍入住等数据实时显示,迎新动态通过大屏实时呈现,实现高效调度与精准服务。新生可提前在线完成大部分报到手续,线下仅需“扫码签到、领取钥匙”,大幅简化流程,做到“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平台还首次将手机选号、统一认证账号激活、校园一码通绑定等服务集成至迎新系统,大幅提升了新生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

南昌大学迎新现场(央广网发 涂金凤 摄)
在校园的迎新现场,智能机器人在人群中灵活穿梭,吸引众多新生观摩。茶艺表演、文化打卡墙、书法展示……各学院、学生社团在迎新点打造的众多形式新颖、兼具学科特色与创意体验的迎新活动,让新生在互动中体验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魅力,在欢声笑语里感受集体温暖,同时建立起对学校、学院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暖心关怀,细致护航显真情
“大家辛苦了!”“欢迎加入南昌大学!”迎新期间,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校长陈晔光院士等来到各校区迎新点、新生宿舍等地,走访看望2025级新生,慰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上学校的暖心关怀。

南昌大学领导走访看望新生(央广网记者 朱文芳 摄)
“从哪里来?”“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期待?”在迎新报到点,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细致了解各学院报到情况,勉励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祝愿他们在南昌大学学有所成。校长陈晔光院士向参加迎新工作的师生员工表示慰问,叮嘱学校的各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每一位学子感受到南昌大学大家庭的温暖。

南昌大学在车站、机场迎新生(央广网记者 朱文芳 摄)
在南昌站、南昌西站、昌北机场,“你好!新同学”的指示牌格外醒目。身着统一服装的南昌大学志愿者们穿梭其间,成为迎接新生的“第一道风景线”。
“同学你好,是南昌大学的新生吗?校车在这边等候!”志愿者们一边细心核对新生信息,一边主动协助安放行李,引导新生和家长有序登上迎新大巴。从晨光熹微的清晨到暮色渐合的傍晚,接站大巴在各站点与校园间不断往返,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用心守护每一位新生抵赣的“第一站”。

南昌大学工作人员维护校园秩序(央广网记者 涂金凤 摄)
“送新生的家长请往这边走!”在南昌大学的主干道,安保人员正在引导车辆分流。为确保新生安全入校,南昌大学工作人员加强各路口往返巡查,为新生安全入校筑牢屏障。

南昌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央广网记者 朱文芳 摄)
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温馨气息扑面而来。绿色通道办理处的工作人员正耐心细致地为新生讲解资助政策,从申请流程到材料准备逐一说明,助力学子无忧入学。

南昌大学医疗点(央广网记者 朱文芳 摄)
在学校医院医疗点前,急救药品、防暑物资整齐陈列,医护人员随时为新生提供健康咨询、应急处理等服务,用专业守护为迎新工作加上“安全锁”。
从车站到校园,从校门到宿舍,工作人员有序调度、全程保障。志愿者们微笑指引、耐心解答,为2025级新生织就“南大初记忆”。
春风化雨,入学教育筑根基
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进入校园的重要一课,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
在新生报到前,南昌大学就开展2025年“香樟青苗”计划,系统推进2025级本科生入学教育。入学教育分为“集中教育”“大学适应”和“综合发展”三个阶段,包括理想信念与红色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家校协同启蒙、心理健康教育、校规校纪等多元主题,为新生培养打下基础。
针对研究生新生,学校量身打造了“五大方面、二十条内容”的专属入学教育方案,包括“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筑牢思想之魂,“校史院情与爱校荣校教育”厚植归属感,“培养、学位与日常管理教育”明确成长路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涵养学术品格,“安全教育”守护成长底线。通过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浸润式传递,着力引导研究生新生成长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可堪大任”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为学校加快建设“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注入新生力量。
为扣好新生成长路上的“第一粒扣子”,南昌大学还将于9月1日至14日开展2025级本科新生军训。通过军事训练与作风养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塑造新生爱党爱国爱军情怀,引导新生以坚毅姿态开启大学生活新篇章。
编 辑:刘银雪
责任编辑:陈小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