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南昌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7月5日至7日正式召开。即日起,本网特别推出“党建巡礼”专栏,总结回顾南昌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校内各单位取得的办学成就和经验启示,凝聚共识,以此激励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朝着建设成为“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工程建设学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动摇,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攻坚行动,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师资结构,组建高水平师资教学队伍,依托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提升学院竞争力,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挥党委政治功能,构建高站位人才引育领导体系
重人才,强宣传。学院党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管人才政治优势,深入贯彻党中央和校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要求,将人才引育工作作为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的重要议题。加大人才引进的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利用各级各类平台做好宣传,充分利用学术会议等机会邀请人才来院交流。加强党委政治把关功能,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立德树人作为选才用才的第一标准,在人才引育和人才项目申报中加强政审和师德师风把关。
建机制,造氛围。建立健全“双带头人”后备人才长效培养机制,及时把政治素质好的骨干教师培养发展为党员,把专业基础好的党员教师培养发展为教学科研骨干,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提供后备人才支撑。院系两级组织做好政策统筹,落实好人才强院战略,形成协调高效的引育机制,在全院上下形成引才育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聚焦一流学科发展定位,构建高水平师资引育体系
“高水平人才引育”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以学科建设目标为牵引”的要求,学院人才引育“三套马车”并驾齐驱:一是精准引才,支持国家级人才团队建设所需的引才,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学科优秀人才或有潜力能独立科研的优秀青年人才。二是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鼓励资助教师出国留学和国内访学。三是加大现有冲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强本土高层次领军后备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构建“同台竞技、同轨运行”机制,形成杰出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学科方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人才等层次完备、呈“阶梯”状分布、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人才队伍结构。
同时,加强博士后以及专职科研岗人员引进,实行合约管理、任务驱动、聘期考核等人才聘用机制,与核心师资队伍发展同频共振。
实实在在的举措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效。2022年,学院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育取得突破,1人获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学院全年引进博士11人,学院博士教师占比达到75%。
2023年学院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再攀高峰,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人才)。学院博士教师占比达到80%。
2023年11月,学院获批新设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继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后又一次新增此类国家级平台,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德才兼备素质要求,构建高效能师资培育成长体系
学院党委对标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要求,推行青年人才“双规划、双培养”,做到政治进步与学术发展“双规划”,推动实现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双培养”。
加强青年导师制,持续举办“善建青年论坛”“新进教师座谈会”,强化学术生涯规划和培训发展支持,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引导帮助青年教师融入学科、团队。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学院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和学院党委委员联系教师党支部工作要求,做好学院党委领导班子对话青年学者及党支部对青年教师的吸纳工作,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在党支部书记、学位点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岗位锻炼,为青年教师提供快速发展通道,构建高效能师资培育成长体系。
聚焦一流人才发展需求,构建高标准人才保障激励体系
要让人才留得下,也要为各类人才的事业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让人才在事业发展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学院构建以人才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模式,学科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支持等资源配置均依据学院人才队伍规划,围绕高层次人才申报建立重点科研平台。
同时,依据学院师资队伍发展计划,重点围绕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及创新团队出台相应支持措施,将人、财、物用好,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实施以岗位聘任和业绩为基础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鼓励高水平成果产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和学术生态,持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编 辑:徐 翰
责任编辑:许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