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我校艾勇博士在J. Am. Chem. Soc.上发表分子铁电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 摄影: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9-02-26字体:[
  •      

      本网讯(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南昌大学科研启动经费的支持下,我校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物院)的艾勇博士等在分子铁电领域取得重要的阶段性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Fluorine Substitution Induced High Tc of Enantiomeric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s: (R)- and (S)-3-(Fluoropyrrolidinium)MnCl3”(氟取代诱导的具有高居里点的对映体钙钛矿铁电体:(R)-和 (S)-3-氟吡咯烷氯化锰”)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杂志。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均为南昌大学。
      论文中,结合分子修饰、氘代效应在调节相变点上的作用,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利用氟/氢取代效应提高分子铁电体的相变点。基于已报道的母体分子铁电体,即吡咯烷氯化锰,通过氟取代得到单一手性的分子铁电体,即(R)-和(S)-3-氟吡咯烷氯化锰。由于F原子和H原子有着很接近的范德华半径,可以确保氟/氢取代后晶体结构的最小破坏,而它们的不同电负性和极化性可能引发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显著改变。此外,氟取代引入手性中心使得化合物结晶在五个手性极性点群(1(C1),2(C2),4(C4),3(C3)和6(C6))有很高的概率,有利于使晶体得到手性极性空间群铁电相。正如预期的那样,在这两种纯手性化合物中,Tc成功地从吡咯烷氯化锰中的295K增加到(R)-和(S)-3-氟吡咯烷氯化锰的333K。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氟/氢取代效应,我们也称之为“托氟效应”,在精准设计高居里点铁电体中的显著效果,为研究新型分子铁电体提供了重要依据。托氟效应作为一种通用策略将在分子铁电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不断地推动着分子铁电体的发展。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jacs.9b00886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