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他们始终铭记育人宗旨,秉承教育职责,静心治学,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一支粉笔,传道授业,两尺教鞭,诲人不倦。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本网推出特别报道,集中展现我校2018年度“十大教学标兵”的风采。

蔡用,理学院数学系讲师,从教15年,主持省级教学改革课题1项、校级重点教学改革课题1项;2017年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并获华中赛区特等奖(江西省第一名);2017年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4年获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6年获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2年起指导我校大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江西省一等奖三次,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获江西省二等奖一次;2017年主编出版教材《数学科学历史探源与文化透视》;主讲的《数学史》《数学文化》《医用高等数学》等课程获评南昌大学“授课质量优秀(提名)奖”11次,主讲的《高等数学V》获南昌大学2017年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孵化支持。
注重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将以往的“以学科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改进和学法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的教育模式,实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努力成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激发者和引导者。注重课程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自觉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去主动思维,变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为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寄语学生:
一件事,重复七次才能称之为“熟悉”;
一件事,重复千百次才能称得上“习惯”;
一件事,坚持三五年方有小成;
成大事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彭小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归国学者。任多个学术组织全国委员,江西省副主任委员及常委。主持及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南昌大学创新课程建设及十余项科研及教改课题,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学术演讲比赛全国总冠军、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授课基本功比赛优胜奖、南昌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南昌大学医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十余项奖项及荣誉。曾先后担任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副总教练、总教练兼领队并获全国二等奖、华东区特等奖。带领学生团队赴俄罗斯交流访问,获得俄方高度赞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个人能力很重要,教师团队建设更重要,我们应以点带面,培养及打造一支品德优秀、业务精湛、热心教育、无私奉献的教师团队,以树木的细心、树人的耐心,教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蓝天回报大地,才有那春雨潇潇的花季;江河回报海洋,才有那奔流不息的气势;骏马回报草原,才有那一日千里的腾飞。人民教师就应当只求奉献,不图索取,让社会认同,人民赞誉!德高术精、为人师表——这就是彭小平同志一生恪守的信条,是他一生无怨无悔的追求!

蓝寿荣,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从教32年,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教授、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兼任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金融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12年4月任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2015年任南昌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发表CSSCI论文2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香港大公报等转载,先后获得武汉市优秀软科学成果奖、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主持实施法学五过程渐进激励式教学法,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科教学,讲求创新导向、方法激励、渐进培育,坚持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后以小论文为载体,强调成果导向引领学生提高创新兴趣,如指导杨同宇2015年学年论文《金融权力配置的法治化》、胡帅2014科研训练论文《论“三权并行分置”模式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李沃幸2014课程论文《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司法认定》、周艳芳2013年毕业论文《消费者倾斜性保护原则研究》等发表在中文核心或CSSCI上。指导研究生,致力于专业素养提炼和独立研究能力提升,近五年有8人次发表CSSCI论文、10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均在中国移动集团总部、陕西省人大环资委、天津市海事局等单位就业。总结教学经验,发表论文在教育部高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上。

刘涛,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32年来一直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讲本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江西省高校微课比赛一等奖,江西省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南昌大学微课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获得二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多次获得南昌大学授课质量优秀奖,南昌大学中兴发展奖。所教课程入选江西省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南昌大学优秀示范性网络课程,所编教案入选教育部“精彩教案”,所属团队入选“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
从教32载,教过的学生早就数以万计了。我以为教学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教师要有“激情”,要以满腔热情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要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当今世界正处于网络时代,书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之更理性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更好地学会生活。教学不是学生自我学习的活动,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创造经验的历程,其中教师的启发和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成为我上好课最重要的手段。

孙水林,教授,江西省骨干教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7年,多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临床教学特色显著:7次被南昌大学评为优秀带教老师;2001年获 “十佳”青年教师;2005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南昌大学多媒体课件“三等奖”;2009年获南昌大学首届教师课堂授课比赛“二等奖”;2011年获南昌大学中兴奖教奖;2012年获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建设了江西省首门慕课《无处不在—传染病》并在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上线运行至今,选修同学达1.5万人,该慕课获2014年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2016年 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又一教改课题获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主持的《传染病学》专业课获江西省首批精品在线公开课并上线运行。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幸被同行及同学认可,我想谈谈多年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个人点滴体会:1.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我会把教书育人这样的工作看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特别是当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同学认可时,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2.做为一名教师其次更要有爱心,去热爱自己的学生,经常会和他们交流,尽量了解他们想知道些什么,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要点及方法。3.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临床教学,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教学之需。4.做为一名教师更要多研究一些教学方法,应用于你的教学中,使同学的学习兴趣永远跟着你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临床教学攸关生命,严谨行医、用心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