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在一个讲座上,记者认识了张炯教授。当他出现时,我不敢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面色红润的健朗老人竟已年近耄耋。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后,张教授热情接受了我的采访。
22日,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小说节在南昌大学盛大开幕。张炯教授以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的身份应邀出席了本次盛会。他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南昌大学了,“记得第一次来还是在老校区”。他见证了南昌大学新校区的发展,“校园变化很大,感觉很宏伟,很漂亮!”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洋溢出丝丝的微笑。
对于本届小说节以及小说学会学会大奖颁奖等活动,张教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小说节和高峰论坛上,大家一起共同商讨相关事宜,相信这会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乃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谈到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时,张教授表示,小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体裁。它汲取了其它文学体裁的许多长处,比如,它可以像散文一样抒情,可以向杂文一样记事,它的内容中还包括性格鲜明的人物,情节曲折的事件,它的包涵很大,很广泛。因此,小说拥有广泛的阅读基础,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在采访中,张教授还建议大家应多多读名著,例如俄国大家列夫・托尔斯泰、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等作家的传世名著,以及五四以来鲁迅、老舍等人的作品,“此外,在当代,历年的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也非常值得一看。”他指出,小说能够对青年人的成长,以及审美观等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树立远大的理想。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当记者问到一部小说应具备怎样的因素才算得上优秀时,张教授以文学评论家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一部好的小说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能够吸引人,打动人;其次,人物形象还需典型,要让人看来栩栩如生;此外,文中还要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最后,小说还得有一定的思想性,能够展现作者的思想,这是基础,非常重要。
简短的采访,深刻的分析。走近大师,记者触摸到了小说的体温,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体会到一位古稀老人对中国文学满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