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育》2008年第7、第8期刊登我校附属中学校长黄伟民的专访:
教师,尤其是一个担任行政领导――校长的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促使其事业成功的助力器,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推动学校事业前进的基本保证。黄伟民,这位从教二十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师,这位有着十多年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中学校长,始终将仁爱宽厚、严谨踏实、忠于职守、勤勉进取、公正清廉、科学决策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无论是个人还是学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根深树大结硕果
浸染着才子之乡的厚德之风,沐浴着温柔敦厚家风成长起来的黄伟民,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立定脚跟:做一个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从教24年,黄伟民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留下了串串闪光的脚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岁,黄伟民从江西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临川二中任教高中数学,成为最年轻的高中数学教师;28岁,被评为江西省中学十佳青年教师;32岁,被评为抚州地区首批数学学科带头人,同年被编入《中国科技人才大辞典》,开始在数学教育界崭露头角;35岁,被评为江西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成为全省最年轻的中学特级教师;39岁,被任命为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他所领导的南昌大学附中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建设高中;40岁,被评为江西十大杰出中学校长,学校获得了教育部表彰的一系列荣誉。
黄伟民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根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根源于他对家长、学生、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源于发自内心的无私爱心和奉献精神。当年他班上的学生黄双调,家境贫寒,好学上进,其父无力继续支持他的学业,黄双调面临辍学。黄伟民步行几十里山路赶到黄家,耐心劝说,并拿出身上仅有的50元钱送给黄父。在黄伟民的真诚劝说下,黄双调回到了学校,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学习,高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如今已是国内著名的学者。在黄伟民看来,仁爱之心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而旷达开朗的胸襟,则是增强班组合力的凝聚剂。在学生眼里,黄伟民老师是最没有脾气的。从没有声色俱厉的训斥,从没有生硬苍白的说教,有的是和风细雨的交流,有的是和霭可亲的理解。无论多么顽劣的学生,在黄伟民老师面前都变得收敛。黄伟民有着一种不严自威的特质,在学生中产生着磁场效应。
这种不威自严的磁场效应,来自于黄伟民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渊博的学识。他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从不分贵贱贫富,从不分优生差生。他总是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诱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搭建道德和人格的大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能力的网络。他以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积极学习探索适合于自己性格的教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注重教育教学研究,以教研促进教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思想。正因如此,他取得了教学教研双丰收: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黄伟民所教学生中有1200多人升入高等院校深造,有120多人在全国初、高中数学联赛江西赛区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有4人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在他所教学生中很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他本人从1989年在《中学数学研究》发表第一篇论文《解答参变量问题中常见的错误分析》一文起,便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出版了由他著述或参编的教学专著5部,可谓成果丰硕。他的教研能力和取得的成果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重视,被吸纳为中国数学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西省数学学会初等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南昌市初等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并被聘为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20多年来,黄伟民从一个精通高中数学解题的“数学王子”,成长为一名蜚声省内外的特级教师;从一名托飞全班的优秀班主任,成长为一名惠泽一方的全省十佳校长;从一名辛勤耕耘于讲台的教师,成长为纵横捭阖的教育管理者和改革者,与他当年走上讲台立定脚跟,铸造坚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审时度势驾轻舟
2004年,黄伟民被任命为南昌大学附中校长。当时,学校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学生数不足千人,教师总数不足百人,高考升学率低,南大教工宁可将子女送到其他学校就读。这是一所不折不扣的薄弱学校,与江西省一流大学的附属中学之名严重不匹配。3年多以后的今天,高初中在校生数已有3200多人,教师200多人,硬件建设基本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中高考升学率连攀新高,各项评估指标均高于同类学校,校风纯正,师资队伍稳定,社会反响良好,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
学校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是黄伟民带领一班人躬行教师职业道德,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开拓进取,披荆斩棘的结果。接受任务后,黄伟民立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校长角色。在校长任命仪式上,黄伟民慷慨激昂,庄严表态: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学校的生存发展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更新教育观念,将学校办成一所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重点中学。
黄伟民以他特有的领导智慧凝聚人心,形成领导班子坚强的合力。他作风民主,任人唯贤,充分利用领导班子成员的长处,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工作的每一个层面由专人负责,又相互协作,井井有条,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他特别注重决策的科学性。每当他本人有办学的新创意,总是首先充分调查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反复论证,然后提交行政会讨论,汇集集体的智慧。讨论中,他总是让他人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迅速归纳提炼出各方意见的精华,补充完善。上任伊始,他主持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就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学校的发展潜力提出来的。3年后,当初提出的迁移新校址提升学校硬件建设水平、逐步增加招生人数扩大学校规模、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办学品位的三大目标都已实现。他具有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优势资源的能力。他看到了附中办在大学的优势,提出“中学办在大学里,扬威成势铸品牌”的构想,并积极组织力量“借势生威”;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他推动建立了“南大附中家长委员会”,将学校置于社会的监督管理之下。
黄伟民以他真诚的服务对待一切工作,并将“服务”作为学校工作的起点。校长服务于教师,教师服务于学生,学校服务于社会。黄伟民以他儒雅的气质、和蔼可亲的态度、公正廉洁的品行、严谨踏实的作风、慧眼识珠的才情,树立新时期校长的形象,赢得了全校师生真诚的感佩,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凭着他的人格感召力量,全省各地的教育精英汇聚到南大附中旗下,学校迅速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黄伟民创造条件,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使全校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着力点和人生的支点,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着人生辉煌。黄伟民综合学校各方面的建议,提出了“打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的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层面。为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黄伟民推动学校实行依法治校。几年来,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黄伟民以他勤勉的敬业精神实践着他的办学思想。他时刻都在思考学校的建设问题。正因如此,他有着非常清晰的管理思路,学校建设的硬件、师资、生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等,条分缕析,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南大附中在黄伟民的领导下,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海纳百川戏蛟龙
黄伟民校长全身心扑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面。考虑是多的,是学校在成功实现规模扩张之后,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是大力倡导并推动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去年开学初,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应对将要在全国展开的课程教学改革,黄伟民和学校一班人就已开始酝酿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审慎的考虑和多方论证,学校决定自今年四月份开始,正式全面铺开。这一举措,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家长们的支持。“事业要进步,就必须进行改革”,黄伟民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改革的意义,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黄伟民任职校长以来,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诸如实行校务公开、教师招聘、后勤保障改革,都顺利实现了目标。另一方面黄伟民领导南大附中以博大的胸怀,积极主动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和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几年来,学校先后与上海市重点中学七宝中学、闵行三中,扬州中学,西北工大附中建立友好关系,加强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2006年,南大附中与德国海伦娜国家高级中学成功实现了互访,签订了资源共享、互派留学生、教师的协议,进一步开阔了办学的国际视野,拓宽了办学渠道。学校先后选派了107名教师到英国、德国及国内一流知名重点中学参观学习,带来了宝贵的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