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光明日报社《教育家》】陈俐:不想当网红,我只是一名老师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4-05-13字体:[
  •   

    编者按:光明日报社《教育家》2024年5月刊第1期,刊发《陈俐:不想当网红,只想带年轻人体验艺术人生》文章,讲述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传承人、南昌大学二级教授陈俐几十年深耕戏曲的故事。详情如下:

    抖音一条视频里,为避免过早和蜂拥而至的人群接触,陈俐在课前“躲进”教室外的小树林。

    自今年3月赣剧艺术鉴赏课走红网络以来,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传承人、南昌大学二级教授陈俐的课堂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赣剧是婉约与豪放兼具的艺术,迂回的唱腔、文戏武唱的技艺、充沛的情感,让这节选修课充满了沉浸式的、“陌生化”的体验。哪怕只有惊鸿一瞥,陈俐也想尽力让每一个抬起头关注赣剧的人,找到戏曲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陈俐自幼学习赣剧,是戏痴,也是戏曲文化的传播者。在流量面前,她曾多次强调,希望社会多关注课程本身,而不是她个人。对学生、后辈的教导,陈俐更是无微不至,恨不能“将几十年的本事全部传给年轻人”。

    219c21fa00eb4dddb6db93152f7cd8af.png

    流波中的坚韧

    考赣剧班这个决定是母亲做的。幼时学芭蕾的陈俐一开始并不想学赣剧,但母亲心仪的学校只有赣剧班招收艺术生。这个决定令年幼的陈俐伤心地哭了一个星期。家人劝慰:“艺校管饭,长大了包分配不是挺好吗?”陈俐没想到,在略显潦草的入学理由中,她真正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赣剧是融合戏种,在百年的发展变迁中,逐渐从田野走向剧场。起初,赣剧的主要演出场所在民间,受观看距离远、观众人数多的影响,其演出内容多以吸睛的武戏为主,动作大开大合、场面锣鼓喧天,文戏内容以及婉约的细节呈现较少。以致赣剧刚进入南昌的剧院时,观众会被锣鼓的“噪音”吓跑。

    陈俐接触赣剧时,赣剧已在不断的革新中发展得相对成熟。除了戏曲基本的唱念做打以外,赣剧的特色和难点在于文戏武唱,且赣剧属多声腔剧种,既有弹腔,也有高腔,高腔的音域跨度非常大。因此,对演员的形象、嗓音,以及表演、武打功力要求颇高,不少演员都有一身陈年旧伤。

    在排练《盗草》(《白蛇传》选段)期间,陈俐每天都要花十多个小时在练功、排练、演出上。她早上6:00开始晨跑,跑到剧团继续练早功。为训练武戏所需的力量,她背上扎着麻袋的大靠旗,麻袋中灌满了沙,出完早功,大汗淋漓,棉袄都能拧出水来。陈俐说:“中国的戏曲和流行歌曲很不一样,哪怕一句唱词都有各种各样的唱法,足够让你在日复一日的体悟和付出中爱上它。”

    1990年,陈俐凭借《盗草》《书馆夜读》《选马出征》三出戏进京作个人专场演出,荣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其时,陈俐22岁。一张老照片里,陈俐一头齐肩发站在领奖台上,穿着格子背带裙,红黄相间的花束映衬着羞涩的青春。但在得奖之前,陈俐非常不自信。“我一个小女生刚刚毕业哪敢想。”看到陈俐的退缩,前辈追问她:“你觉得你哪个地方不行?”陈俐说:“我哪个地方都差,表演稚嫩,唱腔也不行,人物塑造更不要提了。”为了让陈俐更加自信地筹备表演专场,前辈带陈俐四处求学,提升各方面的专业能力。

    “人杳灯昏,山盟在耳。海誓犹新,叫人怎割怎舍。”

    在《盗草》中,陈俐饰演“为救夫君命,昼夜不敢停”的白素贞。仙草求而不得只好盗,她将其中的哀婉、无奈、愤怒、感恩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中一幕戏,陈俐用嘴衔着灵芝,从2米的高台下腰,待双手撑地,再如猛虎般翻转过来。动作一气呵成,柔韧中彰显出高超技艺。这是整部剧最有难度的动作,每每演到此处,台下观众都会屏息以待。也正是这个动作,导致陈俐在1991年的一次演出中,胳膊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取出的6块碎骨触目惊心。医生告诉她再来一次将面临终身残疾。“犹豫,我真的很犹豫。”1995年,得知新加坡观众强烈要求观看《盗草》,陈俐的心情十分复杂。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陈俐每天坚持训练,在保险毯上反复练习,尽量将动作做到准确无误。谈到当时在新加坡的演出过程,陈俐至今心有余悸。“我当时特别害怕,完成动作时,我感到所有观众的心都提起来了,台下异常安静,紧接着是热烈的掌声,这是大家对我的肯定。当时我就想,我对得起观众了。”

    这是陈俐最后一次出演《盗草》,在赣剧艺术史上留下了绝唱。

    “到一定年龄之后,作为赣剧的代表性人物,确实要为剧种的前进方向考虑更多。”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快节奏娱乐文化的冲击,此后的十年间,赣剧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为了不让赣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在省里的建议下,2005年,南昌大学成立了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并外聘陈俐为中心主任。2010年,陈俐正式带领江西赣剧院的几名骨干来到南昌大学。赣剧有了一片新的发展天地。

    哪怕是惊鸿一瞥

    在南昌大学,陈俐牵头创作了《临川四梦》《青衣》《那杆秤》《等你一百年》等新戏,她一直坚持带队在国内外演出,反响热烈。同时,她也意识到,要在年轻人心中留下赣剧的火种,赣剧才能走得更远。在增设的赣剧艺术鉴赏通识课上,经过几年的观察,陈俐发现,这门课虽然有很多学生选修,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低头看手机,目的是挣学分。

    “想让学生抬起头来,就要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授课。”她找学校协商,想把这门课开成网课,理论部分放在线上,体验部分放在教室。今年3月,表演系一位学生上传了一条抖音视频,陈俐的课堂瞬间在各大平台火爆起来。南昌大学艺术学院研一学生、陈俐助教张熙知说,最火爆的一周,300人的教室硬生生塞了600多人。

    拥挤的教室里,陈俐在局促的舞台上展示着无限的魅力。“古代对女子的要求是笑不露齿、足不露裙,手也不能露出来,水袖在生活中本来是短短的,到舞台上长一点好看,抛出去更有感染力……”她慢条斯理,一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汤显祖在国际剧坛的地位,不逊于同一时期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为爱牺牲,汤显祖戏中的人物也是为爱牺牲,还能够为爱回生。很多学生不知道汤显祖,既然在江西读书,应该对他有所了解。”后续的几节课,陈俐以《临川四梦》为主题,从故事出发,引申出赣剧的服化道艺术。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出身官宦之家,读的是私塾,父母从不让她出闺房,有一天,丫鬟把她带到花园,她见到了一个叫柳梦梅的翩翩男子,杜丽娘穿的衣服是‘帔’,大家闺秀才能穿,她手里拿的是折扇,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折扇怎么耍?”她和赣剧青年演员孔丽琴一起复刻《牡丹亭》中的游园选段,和身后视频播放的演出如出一辙,除了装造,可谓是分毫不差。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陈俐和艺术中心的老师会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比如赣剧《南柯记》中,淳于棼用的是单剑,但有同学想学双剑、想画花脸,陈俐也会尽力满足他们。她深刻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戏曲要发展,培养观众很重要,如果没有年轻人喜欢,很难传承下去。“其实更希望学生关注、喜欢我的课,因为我毕竟不是网红,我只是一名老师。我不想热劲儿过了,课就冷掉了。我希望这门课能够成为一个标杆,大家对课程感兴趣,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可以长久地流传下去。”陈俐说,这门课让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了重视,也体现出当代年轻人民族自信的觉醒。

    对学生的热情,陈俐非常珍惜。一次因为演出的关系,中心没有及时做好调课工作。陈俐着急地让张熙知赶到教室,对同学们连连道歉。随着课程热度的上升,作为陈俐的助教,张熙知也害怕粉圈文化渗透到课堂。“个别较为激进的现象,让我们感到担心。”网络时代,“打卡”现象无法杜绝。张熙知说:“虽然上课人数已远远超出想象,但我们还是尽量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戏曲的魅力,哪怕只看10—20分钟,也要让大家学到东西,有自己的印象和理解,这样就足够了。”

    她总是对年轻人倾尽全力

    “她明明可以‘躺平’,但还是很用心地在为赣剧的传承、传播亲力亲为。”去年开始,陈俐带着张熙知和几名学生编写赣剧口述史,截至今年2月,他们一共采访了10余位赣剧老艺人,包括演员、编剧、研究人员,以记录他们的生平、与赣剧的渊源、为赣剧留下了什么,作为抢救性的资料出版。

    这批老艺人的年纪大多在70—90岁之间,走访过程中,张熙知感触很深。老艺术家龚国光,一辈子都在研究赣剧的历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诫后辈:“不管你们学的是什么艺术门类,一定要知道文化是艺术背后的靠山,没有文化,艺术再好,表演都是空的。”老艺术家洪琳,曾经为了完美地拉出音域跨度极大的弋阳腔,花了多年时间研究,自制了一把赣胡。张熙知感叹:“赣剧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红火,但这些老师仍然在想尽办法让赣剧变得更好。”

    后继人才的匮乏,是横亘在赣剧传承路上的一道坎。陈俐谈到,曾经有一名弟子才华横溢,是她认定的接班人。可惜,弟子最终还是放弃了赣剧,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陈俐很痛心,但也深知戏曲演员的辛苦,非常人能坚守。陈俐感慨:“决定学戏曲,就要做好一辈子与清贫为伴的准备。戏曲艺术不同于现代流行文化,戏曲演员和娱乐明星也无法相提并论,唱念做打,从小练功,收入和付出很难成正比。”

    “收徒弟干吗?跟我一起讨饭啊?”当张熙知问及其他戏曲老师为何不带学生时,他曾收到过这样的回答。玩笑之间,也凸显出赣剧传承的现实矛盾。目前,陈俐是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唯一带研究生的老师。

    作为导师,陈俐尽可能通过赣剧赋能学生的成长。她曾和张熙知说:“你学表演出身,今后做理论研究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三年跟着我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我会尽量教你一些技法,比如怎么使枪、使棒、使剑,以后在影视表演或是话剧舞台上,万一有这么一个机会,需要耍枪、走四方步,起码导演问起‘谁会’,你能自信地举起手来。”

    近一年来,在陈俐的指导下,张熙知对赣剧逐渐情有独钟。“从前学戏曲史特别枯燥,全国有300多个剧种,完全记不过来,越看越不想学。深层次接触赣剧之后,会发现它特别有魅力。源自弋阳腔的赣剧,它曾更多面向民间、田野,文字记载较少,所以在研究期间,会发现很多别人没有研究过的东西,让我很兴奋。”

    “我从老师身上,学到最多的是她锲而不舍的精神。”江西省赣剧院的青年演员徐帅文说。陈俐在戏曲界是“位列仙班”的人物,徐帅文从小对她敬佩有加,因此在2019年考取中国戏曲学院时,从小学豫剧出身的他果断选择了赣剧。面试时,徐帅文演的,就是陈俐《等你一百年》里的养蜂人。

    由于赣剧《红楼梦》选角事宜,徐帅文来到江西省赣剧院,偶然撞见了正在化妆的陈俐。“小孩儿,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学什么剧种?”听陈俐主动问候,徐帅文说,没想到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前辈如此平易近人。徐帅文紧张又真诚地向陈俐介绍了自己和赣剧的渊源,陈俐很开心:“你好好学赣剧,有机会咱们合作。”徐帅文说,当时自己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2023年,陈俐邀请徐帅文共赴央视出演《白蛇传》选段。演出前夕,每一次排练都是车接车送,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徐帅文很感动。“当时很担心,我毕竟是外剧种出身,赣剧的念白功力很不足,陈老师毕竟是这么有名气的人,教多了会不会烦我?但排练期间,陈老师非常有耐心,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每个字都要练习10—20遍。”

    每每感到疲累,徐帅文想休息的“请求”总是被陈俐严厉驳回:“一定要练到滚瓜烂熟,我们俩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默契才行。”有时,身为年轻人的徐帅文已累到筋疲力尽,但陈俐仍然是精神抖擞的样子。排练期间,他们废寝忘食,经常是清晨吃点包子、鸡蛋,就一直练到下午一两点。

    “戏对于老师,就是一针兴奋剂。”徐帅文说,这是她的使命。带着这份使命,陈俐希望引领更多青年学子走近戏曲,让传统文化丰盈年轻的心。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HhjPhd_9nMkhXl39xKMdRw

    编    辑:王  葳

    责任编辑:涂金凤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