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综合)4月27日,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第二附属医院叶小群教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1982年独立成科,1998年获准内科学(呼吸疾病)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获准内科学(呼吸疾病)博士学位授予点,2012年科室成功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8年1月入选国家呼吸系统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1年获批“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项目,2022年荣获江西省工人先锋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依托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平台,联合市、县协作单位,建立患者信息库和筛查治疗数据平台。从呼吸疾病相关检查设备、慢性呼吸疾病治疗药物、呼吸疾病防治专长人员配备、呼吸疾病诊疗及管理四个方面全面推动基层呼吸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依托分级诊疗制度,构建“省-市-县”三级网络互通的双向转诊体系,2021年全年远程培训2000余人次,线上会诊60余次,致力于提高全省呼吸慢病诊疗水平。
作为江西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单位,2003年的非典、2012年的新型H1N1流感、2013年H10N8流感、2019年H7N9型流感救治均有呼吸人的身影。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力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主动承担危重症救治任务。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保健康,防重症”号召,提升收治能力,与多个科室建立MDT团队,实行“一人包一科”制,满足群众就医就诊需求。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各项医疗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全年全科门诊量达12万余例,出院病人数近2万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例数近8千例,肺功能检查4万余例,血气检查分析近4万例,专科诊疗量在全省遥遥领先。
叶小群是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二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九、十届委员会全国青年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是具有 28 年从医之路的医学“精进者”、学术“带头人”、党建“实践员”。身处医疗卫生事业一线,他始终不忘治病救人初心,勇担救死扶伤使命,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做党和人民的健康卫士”的崇高宗旨。2022年底,在第一波阳性感染者的大规模冲击中,他带病冲在前头,带领团队成功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1246名,有力缓解了新冠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压力,大幅提升了整个医院医疗资源的救治效率。作为医院救治专家组组长,叶小群执笔拟定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冠患者诊治的流程及诊治手册,承担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的全员培训工作,频繁参加了院内外会诊及病例讨论,为医院乃至江西省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心系肺癌患者,长期从事肺癌的诊治及其相关研究,共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江西省自然基金、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等课题14项,尤其是首次提出的线粒体/能量代谢特征可能与肿瘤干细胞干性密切相关的科学假说及首次建立的基于线粒体膜电位的肿瘤干细胞流式细胞分选术广受关注,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究成果相关文章分别于国、内外期刊上发表48篇,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为后续实验寻找能靶向治疗肺癌干细胞并逆转其化疗耐药性的途径奠定基础,并为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启示。
编 辑:曾 慧
责任编辑:涂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