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央广网】邹锦良:擦亮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底色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5-01-20字体:[
  •   

    编者按:1月18日,央广网客户端在“聚焦2025江西省两会”专题报道中,以“擦亮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底色”为题,报道了江西省政协常委,南昌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邹锦良关于进一步提升江西古村落文化品牌的提案,详情如下:

    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江西传统村落数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文化品牌?

    837731d653b3439f8495c86ec4f1548a.png

    “我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关于进一步提升江西古村落文化品牌的建议。”1月17日,江西省政协常委,南昌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邹锦良告诉央广网记者。

    据统计,目前,江西省在册的传统村落570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413个),挂牌历史建筑3819处,传统建筑2万余栋。

    同时,江西省不断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力度,出台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规划,持续开展村史馆建设、传统村落保护行动,举办“点亮中国村”暨寻找江西宝藏传统村落活动、《“县”在出发 古村新韵》大型融媒体直播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农文旅融合深化背景下,江西也在不断探索推进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高质量开发利用。”邹锦良举例说,如吉安市钓源古村寻求与知名企业合作,综合发掘和利用古村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抚州市金溪县实施“四联共建”,探索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村落保护、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取得新成效。

    e2fe5c9ae17b4dc791dececd981a540c.jpg

    邹锦良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刘培俊 摄)

    不过,在调研中,邹锦良也看到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也存在一些难点痛点,“文化资源保护不够、历史内涵挖掘不透、村落特色展现不足、对外宣传力度不强等,影响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此,邹锦良建议,建立研究平台,组建江西传统村落文化研究院,开展学术研究,发布专项传统村落文化课题;深挖传统村落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凝练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符号,打造“新”“奇”“特”“美”“雅”的村落文化产品。

    邹锦良还建议,要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地制宜,借鉴打造“村BA”“村超”“村晚”等成功经验,引导传统村落开展差异化、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建议相关部门依托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文化研学基地等;体育、文旅等部门到传统村落举办国家级、省级赛事,举办民俗表演、文艺展览、节日庆典等系列活动等,以赛事活动增加传统村落曝光率,提升传统村落的影响力。

    原文链接: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29701085&ui=9EDEjdfn62sgOnlVVSBntjx21q165+8Sd6azLTj04UFgFZ/WvTHy8fdEWISwUAUY&action=share&type=1


    审核:邱晓怡、许航、涂金凤、陈小赤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