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学习王雨】不朽丰碑,垂范后昆
  • 作者:周小元、王国玉 摄影:周小元、王国玉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9-04-05字体:[
  •      

     

    9月9日那天,我突然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消息:“群里所有在南昌的同事,请速赶到学院,非常紧急。”那时,我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果真如此,恩师王雨教授在办公室突然离世的消息在不久后传来。接下来的几天,我自己都不记得发生了什么,只是坐立不安,彻夜难眠,脑袋里浮现出曾经的一幕幕。

    我虽然不是南昌大学材料学院的教师,王老师却将我这个学生视为自己团队的人,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通过材料计算群,我和导师王老师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夜的问候,让我挑灯夜战时,感觉还有同路人。群内王老师侃侃而谈,字里行间深厚的学术底蕴让我敬佩和陶醉,我也决心默默学习,从导师那里学到更多本事。在这个群里,我看到了一个全力为学院、为学科、为年轻人谋发展的好领导。王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大家的论文和项目,他会帮大家一一策划选题,总像个“家长”一样,提醒大家完成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争取早日写出高水平论文。老实说,我很羡慕,时常也会在群里高呼“王院V5”,毕竟像这样大公无私为学院、为年轻人考虑的领导实属难得。当群里老师推送今年我在法国获奖的报道时,王老师回复:“她在南昌发展会更好”。确实,我相信,有王老师的支持,我一定比现在自力更生要容易很多。

    2013年,刚刚回大陆,我大胆承办了第八届功能材料会议纳米材料分会,需要邀请知名专家做报告。回大陆不到3个月的我,认识的人实在太少,唯一可求助的就是王老师了。没有想到王老师不仅自己专程到哈尔滨开会,而且出面邀请了自己的朋友,包含当年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张政军教授及其他数位国内知名专家。在王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分会还获得了最佳分会组织奖。也正是因为策划此次会议,我很快适应了国内的工作环境。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北京打过来的陌生电话。电话里的人让我喊师叔,我当时都蒙了。后来才知道王老师正在北京参加特陶理事会,他向特陶秘书长推荐了我。也正是由于这个机会,后来我顺利加入了特陶——一个非常友好的大家庭,结识了很多同行前辈。

    2014年5月,王老师终于接受了我的邀请到重庆大学做学术访问。导师的报告让我们学院的老师大开眼界,报告内容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概述了铁电领域的点点滴滴。会后,老师们都留下,陪同王老师一起用晚餐,大家都很欣赏王老师的博学多才、风趣幽默。我还邀请导师参加了课题组的组会,他认真点评了学生的工作,给予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指导。当然,我也趁此机会,硬是安排了导师的重庆之旅,带着王老师在重庆的各个景点游玩。导师不由感叹,这么多年来,他已经没有如此放松过了,要不是我和我先生王国玉的再三邀请,他是绝对不可能花3天时间,让我们带着他这么游山玩水的,他最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了。

    在我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应该就是王雨教授从这么多候选人中选中了我,让我做了他第一个博士生。当时我是湖北大学的硕士生,论实力,我相信我应该不是最优秀的。但是,王老师曾经告诉我,或许这就是缘分,他给了我机会,他也相信我不会让他失望。2004年11月9日,是我到香港报到的第一天,我见到了王老师,小小的个子,儒雅风趣,让人感觉很自在。当他得知我的英文名是Sarah时,他笑着说,是我偷了他女儿的名字,也是这一年,王老师的大女儿静柔出生。

    作为王老师的第一个博士生,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学生,我可以说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凡事王老师都帮我计划得很周全,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我都得到王老师详细耐心的指导。回忆起自己的博士资格答辩,王老师整整改了18个版本。最后我不仅顺利通过了考试,而且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梳理出明晰的思路。回忆博士期间,我们每周的组会是大组会,相近方向的导师课题组合在一起开会,王老师负责安排报告人。作为王老师的学生,他总是很保护我,我实验有进展的时候,他才安排我做报告。而且,每次我做报告,他比我更紧张,就担心我准备不充分,所以每次都会严格把关我的PPT。因此,在PPT汇报方面,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也为我现在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今年6月,我承办了特陶理事会,王老师本答应来重庆参加此会,但最后他并没有出现。因此我还和他生气,“这个会谁不来我都没有意见,可是您不来,我真的意见很大。”他总是回复我:“哈哈,我太忙了,走不开,抱歉抱歉,下次专程到你那边办会”。按照预期,王老师课题组交流会第一次会议将在重庆召开。他说自己太忙了,让我张罗。万分遗憾,这个会议将再也没有王老师的出席了。

    与王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一时说不完、道不尽,也期待还有更多故事发生。可是如今,这个总穿着淡颜色衬衣和黑色裤子的王老师突然不在了。我想他是累了,因为“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等事情操碎了心,真想休息了。他留下他的孩子、他的学院,却未留下只言片语,让他的亲朋好友几乎绝望。但我相信,不管前路有多险阻,我们都会罄力完成他未尽的心愿,以慰他在天之灵。

    最最敬爱的恩师王雨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王雨学生:周小元、王国玉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