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工程建设学院)近日,我校工程建设学院王信刚教授课题组在微胶囊绿色高效制备及多功能化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2025年在国际知名期刊Cement&Concrete Composites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分别发表了题为“LDH-based functionalized microcapsules: Multi-step active corrosion resistance strategy toward durable cementitious composites”“One stone two birds: Chitosan intercalated montmorillonite microcapsules with cationic pollutant adsorption and self-healing for synergistic corrosion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
2025年6月底,南昌大学王信刚教授团队在Cement&Concrete Composite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出基于LDH的功能化微胶囊(LFMCs)。采用Pickering乳液光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将LDH的氯离子吸附功能与微胶囊自修复功能相结合,构建了“吸附-阻渗-修复”三重防护体系。研究表明,微胶囊对氯离子的最大吸附量达22.791 mg/g,可使水泥基体抗压强度恢复率提升15.17%,显著增强钢筋耐腐蚀性能。这项突破为海洋工程等严酷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钟艺伟,王信刚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南昌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mconcomp.2025.106203
除此之外,王信刚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聚焦于阳离子污染环境中金属腐蚀防护的研究工作。以壳聚糖插层蒙脱土为壁材,采用Pickering乳液光聚法制备功能耦合微胶囊。研究发现,壳聚糖插层增强了蒙脱土对亚甲基蓝和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特别是减少了吸附平衡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0至20分钟。将这些微胶囊加入环氧涂层中后,涂层表现出卓越的腐蚀防护效果。在3.5wt%NaCl溶液中浸泡10天后,涂层未出现腐蚀迹象,腐蚀抑制效率高达99.86%。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郭冠军,王信刚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南昌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4641
王信刚教授,博士生导师,赣江特聘教授,副处长。江西省省级高层次人才,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江西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南昌大学首届十大优秀研究生导师。王信刚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绿色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土木工程材料的绿色低碳化、智能功能化、超高性能化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在固废资源化和高值化、低碳/固碳建筑材料、水泥基功能/智能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企业成功转化和在工程中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团队包括邹府兵、田伟辰、曹文湘等骨干老师,以及2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邹府兵,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固废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低碳/固碳建筑材料及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
田伟辰,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土木工程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人工智能赋能水泥基材料的研究工作。
曹文湘,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业副产石膏高值化利用、固废基环境功能材料和低碳轻质高强材料的研究工作。
审校:许航、涂金凤、朱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