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融媒菁英班 吴红梅)古语有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日月轮换,风霜千年,古代读书人济世救人之志,如今已然成为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程晓曙教授的育人之道。
从前湖校区出发,一路向东而行,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便来到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大楼旁的一栋家属楼里,一间简洁的办公室内,程晓曙教授正襟危坐,等待着即将开启的一场采访,而对记者而言,则更愿意称之为一堂“专属讲座”。
数十载躬行身教,久经年言传心授
“既是医生,也是老师。”这是程晓曙教授的开场白,简单的话语,清晰地定位。
四十年前,程晓曙教授投身医学领域,获得了伴随终身的身份——医者、师者。身为医者,他作为三甲医院心内科专家,不断学习国际前沿理论与技术,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诊疗方案相结合,专注疑难杂症,为无数患者带去生的希望;身为师者,他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言传身教,培养逾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聚焦于“师者”身份,从见习课程、生产实习到理论课程,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程晓曙教授都坚持亲力亲为,从未有过懈怠。以教学查房为例,从1996年成为心内科主任开始,直到如今退出院长岗位,程晓曙教授始终坚持教学查房,近三十载风雨无阻的背后体现了一位师者的责任与担当。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师一种有益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们获得临床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谈起自己的教学查房经历时,程晓曙教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与一般主治医生查房时针对的普通病人不同,程晓曙教授作为心内科主任,往往会带领学生们一起探讨具有“疑难杂症”性质的病例,学生们通过参与查房、讨论和归纳总结病例,不仅能够加深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希望通过一个个典型病例让大家学到知识。”短短一句话,道出了程晓曙教授教育教学最原始的初衷。
“我们最‘害怕’程老师的查房,却也最喜欢程老师的查房,老师提问时我们都很紧张,但是老师点拨之后我们往往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毕业多年后的一位研究生如是说。
即使教学过程十分严厉,程晓曙教授在现实生活中却从不苛待学生。“我从来没有让我的学生帮我做过私事。”坚定的话语中,彰显出程晓曙教授对于平等师生关系的维系。不仅如此,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会关心并且尽力帮助他们,曾经他的一位学生想出国留学却拿不出经费,最后也是由他帮忙解决。
深化独立思考之智,强化团队传承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阶段。”访谈中,程晓曙教授强调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医学教育如孙思邈所言,学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其与其他研究生教育不尽相同,医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把握往往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在程晓曙教授看来,“首先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科研能力。”
“我做导师,并不是一来就交一个课题给研究生们,这样容易让大家产生惰性。”谈起自己的培养方式,程晓曙教授表示自己只会给学生提出方向,比如文献应该怎么看,看完文献后又该如何提炼自己的课题等。医学临床领域,“实践出真知”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程晓曙教授还带领学生们深入基层,收集真实数据。
“2018年在我老家婺源派驻了一支实践队,为乡亲们开展义诊,排查心脑血管疾病隐患,同时培训乡村医生。”据程晓曙教授介绍,团队2018年收集了第一批次资料,2022年又去重新进行资料收集。四年的时间,为程晓曙教授团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大量的原始数据为课题组的成员写高水平论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程晓曙教授还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强调团队作用。在他的课题组,有着一种优良的传承“仪式”,即师兄师姐带领新入门的科研“小白”参与科研活动。程晓曙教授表示,这种“传承”一方面可以减少大家走弯路,借鉴前辈已成型的模型,可以帮助大家更快掌握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已有的研究成果去申报课题,并延续下一个课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参与到课题之中。“所以我们的学生到现在几乎没有延迟毕业的。”程晓曙教授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其独特的培养模式下,其带领的博硕士研究生也收获了丰富硕果。近五年,所培养的博硕士研究生共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0篇;多人次获批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均严格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无一人发生学术不端事件。同时,多人次获得江西省优秀博士毕业生、江西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和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包钢奖学金等各级各类奖学金,及“优秀学生党员”称号。多人次出国进修深造,提升学术科研水平。
医者怀仁心,惠泽播社会
“我一共带了94名硕士和博士。”回忆起自己的医教生涯,程晓曙教授精准地记起自己所带过的研究生数量,于他而言,他们每一位都是自己精心打磨的精钢,望其成才,亦望其成仁。
根据2023年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中国40岁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为2.6%,意味着每25人中就有1人经历过脑卒中。此外,每年有340万人新发脑卒中和23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而防治这一病症的关键则是对自身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筛查,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便是血压监测。
2018年在江西婺源县实施的“基层高血压规范化诊疗”惠民项目,程晓曙教授带领研究生及近200名医学本科生,历时2个月为当地逾1.8万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筛查、体检及高血压诊断、治疗和管理,深受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2022年程晓曙教授更是组织研究生及近100名医学本科生,战高温、斗酷暑,2个月时间为逾1.5万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筛、诊、治、管”服务,极大提升了当地高血压的控制率,改善了脑卒中的发生情况,也增强了团队研究生服务基层的责任感。“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这是程晓曙教授对学生们的殷殷期盼。
“言传身教”是程晓曙教授访谈过程中出现的高频词语。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他一直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秉承言传身教之道,坚守教育初心,精沃育人之花。
“我带我的学生上门诊时,往往会教他们换位思考。”程晓曙教授真诚地表示,“假如这位病人是你的亲朋好友,你是不是用这个疗法,你是不是需要给他做检查,是不是给他做手术……”一连串的假设与反问中,这位医者的一片赤忱之心展露无遗。
为了培养出利国利民的医生,程晓曙教授恪守职业道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他表示,自己在带领学生看病时,往往会给病人做减法——不做额外的检查,不开多余的药物。程晓曙教授通过一系列严格自我要求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教导着尚未真正走出象牙塔的学生们。
45分钟,是这次采访的时长,也是这堂“专属讲座”的时长。从进来时的慌乱到结尾时的意犹未尽,记者发现眼前这位师者、医者,正闪烁着“教育家精神”之光。
编 辑:万庆莲
责任编辑:许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