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时节,万物葱茏。南昌大学的校园里,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和大干快干的奋进热潮。
7月5日至7日,中国共产党南昌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面回顾了学校过去七年工作与合并办学三十年发展历程,凝练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南昌大学的使命任务与战略部署,并对下一个五年学校重点工作和党建引领提出明确要求。
自学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南昌大学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自信自强、负重致远。面向未来,学校锚定新的目标和使命,围绕建设“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奋力当好全省高校“领头羊”定任务、明部署、见行动。南昌大学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掀开了昂扬奋进、聚力发展的崭新篇章!
思想引领 做优“软实力”
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是引领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直以来,南昌大学以党建引领谋发展,坚持人才强校,做优学科建设,加强产教融合,走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南昌大学是一所‘永远跟党走’的红色高校,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毫不动摇举旗帜,坚定不移跟党走。”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语气铿锵地说,学校始终牢记嘱托和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江西省高校首批“红色班级”创建试点班级,南昌大学香樟班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前往西部支教、制作编写红色历史短剧、深入老区乡村实地调研,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上受教育、长才干。
这是南昌大学创新思政教育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南昌大学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创建“全员育人思政职责矩阵”,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育人成效;开展“红色阶梯”思想引领行动,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红色课堂”协同育人标杆,创新“红色走读”实践育人模式。
走进南昌大学际銮书院,连廊墙上展示着书院跨学科、跨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成果。作为南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际銮书院构建“党建双领双同+三全四自”思政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生党员比例超过30%。
带着江西红色气质,南昌大学落实教育部“对标争先”计划,推动党建“双融双育”,实施党建“双领双同”计划,打造“一院一品”。目前,学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人。
党心暖人心,南昌大学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6月,年幼时因意外导致脊髓损伤的硕士毕业生沈琪琦顺利毕业。回望成才历程,沈琪琦有太多感激:“感谢学校的接纳,让我可以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感谢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我们这个群体,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我们更好地生活。”之后,他将回到家乡党校工作。
党员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罗嗣海表示,必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并从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强组织体系、健全大统战工作格局、抓实群团组织、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七个方面对未来5年的党建工作作出了部署。
聚焦发展 强化“硬支撑”
“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个十年,每个十年都极其不易,每个十年都出色地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都书写了其时的辉煌,都为今天南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员代表大会报告里的每一段文字都向师生传递着自信自强的拼搏精神,彰显着朝世界一流大学奋进的坚定信念,点燃了南昌大学人接续奋斗的热情。
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是干事创业的风向标。“我们选出来的干部就是要让组织放心、师生满意、干部服气。”近年来,着眼于选拔高等教育事业需要的“好干部”,南昌大学完善干部选任办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干部任期制、交流制、退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树牢实干实绩导向,引导各级干部转变作风、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学校还先后实施“215人才工程”“三百人才工程”“284人才引育工程”,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坚持分类细化评价体系,以“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度”为导向,构建“各类人才各得其所、梯次人才相得益彰、三支队伍协同发展”人才发展新格局……学校坚持党管人才,不断探寻地方高校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破解之道。
聚焦重点、激发活力,南昌大学连续实现本土培养院士、杰青、长江等高端人才零的突破和量的叠加。新增两院院士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从24人(38人次)增至54人(126人次),约占全省高校一半。
坚持围绕中心,南昌大学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新材料创新发展、绿色食品学科群分别在发光新材料、食源性多糖等研究领域位居国内国际领先地位,医学学科成为服务江西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直接经费连续7年突破亿元。
“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在党和国家需要时,这支队伍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拿得下来。
南昌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类器官培养技术,成功构建多物种、多组织来源的类器官培养系统;江风益院士团队研发的高光效黄光、绿光LED 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等成果,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谢明勇院士团队在多糖和果蔬发酵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周创兵院士团队创建的水工岩体渗流与变形协同控制的“一个理论、两项技术”成果应用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40余项水利水电工程。熊仁根院士团队在铁电化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南昌大学在“卡脖子”技术上不断突破,一个个高精尖的科技成果陆续涌现。
在强大的硬核学科实力的背后,南昌大学的文化软实力也同样打动人心。学校二级教授陈俐的赣剧艺术鉴赏课堂被百万网友点赞;红色基因育人项目入选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宝藏老师和学科正在“被看见”。
“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要牢记‘国之大者’,把握‘省之大计’,落实‘校之大事’,把南大自身发展置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之中。”
锚定服务“1269”行动计划,南昌大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服务南昌、赣州等11个地市;积极推进与江铜集团、江钨集团等头部企业全面合作,实现机制共构、人才共引、设备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做、成果共享等;与江西大部分开发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出台对接产业的行动方案,服务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8大产业。
在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同时,南昌大学也积极以特色专业服务国家战略,连续2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又成立“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继续新使命。
扎根红土 再启新篇章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万里启新程。
“未来5年,学校的任务就是全面开启‘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以更高标准奋力当好全省高校的‘领头羊’。”
“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破解区域科技创新和人才不足这一最大短板,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科教强省、南大何为’的时代课题。”
一个个鼓舞人心的目标、一项项催人奋进的任务,为学校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规划了路线图、细化了施工表。
航向清晰,方能行稳致远。在目标指引下,南昌大学将聚力打造特色学科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三个高地”,奋力成为“三个样板”——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样板、地方大学服务区域发展的样板和革命老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样板。
明确使命任务,未来发展部署也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学工处将用一流学生工作支撑一流人才培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学工力量;一附院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锚定“五新”改革任务,聚焦学科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建设成创新型、研究型医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西产业需求,强设施、引人才,再创突破性科技成果......
会上,南昌大学作出“两步走”具体安排,划分任务、明确细节,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美好现实。
——到2035年,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全面完善,世界一流学科的学科方向居世界领先水平,若干学科和更多学科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到2050年,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一批创新平台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现场热烈的掌声,为南昌大学历史的荣光,也为南昌大学未来的辉煌。奋进的热忱,激荡在全校师生的心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南昌大学将深入实施需求牵引、特色发展、开放办学、人才强校、文化铸魂“五大战略”,纵深推进一流学科攻坚、人才培养创优、人才引育筑巢、科技创新攀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服务发展增效、医教研协同深化、国际化水平提升、条件保障强化、深化改革提质“十大行动”,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
“我多干、我干好、我奉献。”党员代表大会向全体南大人发出号召,深情呼唤南昌大学每一位共产党员、师生员工与学校心连心、共命运、同荣辱,不抱怨、不敷衍、不懈怠,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实际行动,以“一家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团队文化,以“只争朝夕、风雨兼程,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的行动步伐,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以“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共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深耕助力,让南昌大学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团结奋斗中变得更有情怀、更有担当、更有特色、更有实力、更有贡献,不断朝着“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