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科学技术处)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立项结果,我校唐荣欣教授和张文华教授分别主持的区域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均获批立项,项目直接经费分别为259万元和258万元。项目的获批充分彰显了我校在前沿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的卓越实力和良好发展态势。
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唐荣欣教授主持的项目“地球辐射带哨声模波非线性激发、传播和粒子共振机理及其空间天气效应研究”由南昌大学牵头,联合武汉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围绕国家空天科技强国战略,针对地球辐射带(离地面约9000-40000公里)区域的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机理和精细化建模业务预报等难题开展攻关。项目将基于多卫星观测,结合数值模拟、数据同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厘清哨声模波准线性和非线性激发、传播及粒子共振过程对地球辐射带动力学演化过程中的贡献和效应,构建精细化波动三维全球分布模型和高精度粒子环境预警预报模型,实现地球辐射带空间天气预报的高效业务化运行。这也是我校空间科学领域继邓晓华教授2024年获得该类项目之后再次获批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成果将有力服务我国航天卫星在轨运行任务,保障北斗卫星高精度导航定位,切实服务于江西北斗导航示范区建设和产业发展。
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文华教授主持的项目“腹侧海马为核心的脑网络参与电针治疗焦虑障碍的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由南昌大学牵头,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开展。该项目聚焦一种融合我国传统针灸技术与现代电刺激疗法的电针疗法,针对其临床良好的抗焦虑疗效但作用机制不清等问题,通过整合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解析体表电针刺激信息向腹侧海马传递的神经环路;探究腹侧海马关键神经元及相关环路在电针干预下的动态响应特征并揭示其功能变化背后的分子机制;优化电针参数,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个体化疗效预测模型。项目旨在为理解电针疗效形成机制和优化电针抗焦虑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和临床依据。
审校:许航、涂金凤、朱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