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郑克强:构筑人才高地促进江西崛起(摘录)
  • 作者: 摄影: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8-08-20字体:[
  •      
     
    郑克强:构筑人才高地促进江西崛起(摘录)
     
      江西日报8月19日A2、A3刊登南昌大学党委书记郑克强在8月14日泰豪论坛上的演讲
     
      郑克强:大学是人才培养和聚集的重要基地,是适应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竞争趋势,吸引、储备、造就和发挥创新人才作用的重要平台。以战略眼光抓好江西高校的建设,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构筑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高地,江西崛起将获得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实现新跨越才有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根据江西的实际,我们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建设新型高水平大学。目前江西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从1998年到2007年我省高校在校生规模扩张了8倍多,毛入学率达到23.5%。按国际公认标准,我省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江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在比较低的基础上起步的,而且在数量与质量上并不是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尚在低层次、低水平线上。鉴于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我省高等教育的投入。同时,各高校应该坚决转变发展思路:从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变到以内涵发展为主,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变到以质量提升为主,从以教学为主转变到以教学科研并重的工作轨道上来。
     
      建好重点学科和急需专业。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江西重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现实,各高校要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重点支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学科专业。当前要根据江西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的要求,整合资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建立学产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把产业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搭建生产一线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立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机制,以产业需要促进科研,引导教师面向生产一线进行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并引导学生进入科研,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热情和能力。
     
      造就大师级领军人才。近年来,我省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从全省高校范围看,由于历史的原因,高层次人才缺乏问题更加突出,科研上能冲击国家级项目的领军人才更加稀缺。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平台搭建的力度,引进一批院士、准院士和在本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师、名师,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有为人才跑好堂、听好差、服好务的“人梯精神”。
     
      构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用好人才,包括用好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党政领导人才这三支队伍。这次省委公开选拔和招聘高层次人才,搭建了一个人才合理流动的新平台,增加了一条输送优秀人才的新渠道,在领军人才选拔使用上树立了重要导向、迈出了有标志意义的重要步伐。
     
      形成鼓励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近几年,江西在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心思进、见贤思齐、比创新、比贡献的风气日益浓厚。比如南昌大学的江风益教授,他“十年磨半剑”,围绕着硅衬底蓝管的发明创造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最终完成了蓝管从外延片―芯片―器件的技术创新之路。但为什么说这只是“十年磨半剑”?因为江风益在探索技术创新的同时,又在趟制度创新之路,已引进国外三家风险投资基金8000万美元(已到位5000万美元),共同进入产业化进程。这条路有可能开创江西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一条崭新道路,最终会“十年磨一剑”。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