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实际行动书写“科研战疫”
  • 作者:第一附属医院 摄影:第一附属医院 单位: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0-03-19字体:[
  •   

    本网讯(第一附属医院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特别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江西省新冠肺炎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在积极进行医疗救治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多学科力量协同开展应急科研攻关,将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新冠病毒从哪儿来的,如何快速诊断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如何有效救治等等,这些都是科研攻关战中急需完成的命题,他们是这样做的...... 

    185dec045f2e4b488a71c89e6246a538.jpg

    闻令即动,医疗救治、科研攻关两手抓 

    “疫情防控是战场,科研攻关也是战‘疫’一线,我们要充分发挥科研攻关的战斗力,坚持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紧密结合,用好科学的力量,不断提高医院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救治能力。”1月26日,在专项召开的南昌大学一附院新冠肺炎病毒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础研究课题申报讨论会上,院长张伟如是说。南昌大学一附院在打响江西保卫战的同时,以“智”战“疫”的科研攻关战也迅速拉开帷幕:实行党委书记和院长的“双总指挥”制;快速组建了涵盖临床救治一线专家、专职科研人员、院士团队的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的精锐科研团队;明晰主攻方向,服务抗疫一线,成立了临床救治、检验检测、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恢复期血浆治疗研究、心理干预、康复随访7个科研攻关小组;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头脑风暴,组织召开项目部署推进会、专题汇报十余次。充分整合有关资源,统一指挥,挂图作战,提高科研质量和产出效率,全速推进各类研究任务的实施。

    研用结合,向科学要答案、助力江西疫情防控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南昌大学一附院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合格答卷,江西省首例危重型患者、首例确诊患者、年龄最大患者(90岁)均从南昌大学一附院出院,对多名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了恢复期血浆治疗......形成了新冠肺炎诊疗的“江西经验”,屡获人民群众的“点赞好评”,这也得益于南昌大学一附院在基础科学研究、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结合江西地域特点提高救治能力,如何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的作用,如何实现新冠病毒感染的简易检测,如何利用康复期血浆进行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等等,这些是最初站在江西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我们最急需的专业致胜武器,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找准着力点,筛选研发药物,探索治疗方式,尽快将研究成果送到人民群众手中。”南昌大学一附院分管科研副院长乐爱平介绍说。

    的确,在科学战“疫”中,南昌大学一附院的科研团队展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南昌大学一附院联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熊鸣峰团队研发出了“清肺解表颗粒(抗冠1号)”、“赤白柔肝颗粒(抗冠2号)”、“柴胡清瘟颗粒(抗冠3号)”新冠肺炎治疗和预防中药方,从患者康复情况看,“抗冠1号、抗冠2号”中药方在轻型、重型患者救治中应用效果良好,“抗冠3号”中药方主要用于新冠肺炎患者预防,目前已在南昌市发放5万余方。鉴于三例中药颗粒在临床诊疗上具备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3月10日,三例中药颗粒获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同意委托企业生产。南昌大学一附院张伟院长团队联合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何庆华研究员团队、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辛洪波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尿液中存在有抗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尿液检测抗新冠病毒抗体(IgG/IgM)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15分钟内通过肉眼即可判定结果。由张伟团队和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陈焕文教授组成的联合科研攻关团队所开展的“新冠肺炎呼气检测方法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将为江西省乃至全国防控新冠肺炎提供快速、精准的新型检测手段。

    d2d677152b5042efb9d78dfa8a0d498b.jpg

    此外,截至目前,以南昌大学一附院为项目负责单位(PI)主持的新冠肺炎临床研究项目7项,主要涉及领域有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浆抗体治疗、辅助治疗等等。作为主要参与者联合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吴以岭院士团队等参与的国家多中心项目有10项。参与联合申报课题3项,独立申报各级各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课题24项。申报的课题中“2019-nCoV肺炎综合诊疗方法的优化和评价以及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六字诀联合呼吸肌训练对2019-nCoV患者呼吸功能康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非医疗机构的新型冠状病毒风险分级监测防控技术体系”已获立项。

    经过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南昌大学一附院产出了从基础到临床、从一线救治到心理辅导的多类型科技成果。目前已投稿原创性论文26篇,已录用包括JAMA系列在内SCI期刊文章3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篇。其中一项科研成果阐述了新冠病毒载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发现载量的增加将直接影响病情重症化和住院时间,该成果已被《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柳叶刀·传染病》)录用。该期刊在国际传染病领域期刊中排名第一, 2019年公布的最新影响因子为27.516。正申请专利3项,出版著作2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手册》《大型公立医院新冠肺炎应急救治系统实践》。这些科技成果集中体现了南昌大学一附院在新冠肺炎科研协同临床诊疗方面的创新和先进经验,为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805e2f3df62845edac1d2e8e7f405e7e.jpg

    “在对出院患者随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康复者因曾经感染传染病,在出院后出现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患者心理健康、出院康复等方面的研究,并根据患者出院后的心理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有效融入社会。随访的过程周期大致是1--2年,包括出院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康复,这也是全面大健康思路的具体实践,我们的研究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全生命周期。”乐爱平介绍说。 

    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用全链条科研机制 

    对于南昌大学一附院来说,在新发传染病救治中,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成果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必须把科技成果用在祖国大地上。 “南昌大学一附院作为从战争烽火中走来的江西老院,一直牢记着护佑赣鄱人民健康的使命和职责。下一步我们计划和有关政府、企业加强联系,推进科学研究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加速推动医院各项研究成果的转化落地,以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化来推动我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科研体系,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依靠科学武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南昌大学一附院院长张伟说。



    编      辑:徐子琪

    责任编辑:邱晓怡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