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二十二秒九六!王世林又破纪录了!”在队友的鼓舞声与观众的欢呼声中,意气风发的少年冲向了1500米赛场的终点线,给自己的本科四年长跑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的身影在阳光下划出一道耀眼的光芒,每一次跨步都踏破了时间的枷锁,每一声喘息都是对极限的挑战。他,王世林,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结缘长跑
长跑,是体能与意志的挑战赛,是汗水与信念的交响曲。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世林报名参加了校运会1500米的项目,并一举夺得第三名的成绩。而在这之前,他从未进行过有关长跑的专业力量与素质训练。正是向前尝试的第一步,让他发现了自己长跑的天赋,开启了自己的长跑之旅。
(王世林日常训练)
步入大学之后,王世林希望在长跑方面继续发展,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激励他去挑战自己的极限。缘分总是来得如此奇妙,他与吴楠教练相遇,与中长跑队相识,千里马遇上了自己的伯乐。在教练有序的训练方案下,王世林从一千五到五千,再到半马;从结缘长跑到练习长跑,再到爱上长跑;从发现天赋到创造佳绩,再到突破自我。王世林的每一步,走得都很坚定,都在一次又一次地完善自我,创造更多可能。
突破瓶颈
一个人进步的方式有很多种:突飞猛进是一种进步,日积月累是一种进步,退而后进也是一种进步。但其中唯一不变的是耐力与毅力。
(王世林参加半程马拉松)
在去年,王世林参加了全程21公里的武汉半程马拉松,达到了二级水平,创下佳绩。但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王世林发现自己再怎么训练也找不到之前的状态,甚至有所退步。不仅如此,不等他恢复状态,炎炎的夏日与漫长的暑假就悄然而至。
高温的天气与惬意的假期都很考验人的意志,这一切似乎都在向王世林宣战。但是王世林告诉自己,就算没有明显提升,也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瓶颈期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心灵的试炼。他重新调整心态,审视与优化自己的训练方案,在原有的速度基础上增强自己的核心力量,进行合理的休息与训练放松,终于在开学后找回状态,成绩稳步提升。
平衡自我
“时间是最公平也是最为吝啬的,因为他给每个人的都是每天24小时。”王世林所在学院的宿舍楼在天健校区,中长跑队的训练场地在白帆运动场。即使每天两地往返和训练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王世林也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地按时按量训练。
(王世林参加5000m比赛)
他表示,体育锻炼并不会占用我们很多时间,只要有心,就能平衡好。除了平时的训练,王世林还会利用其他时间去感受世界、丰盈自我,或是登山极目远眺,或是在球场大汗淋漓,抑或从事科研开动头脑。今年是王世林在南昌大学的第四年,在宝贵的大学时光里,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丰富充实了自我。
超越自我
“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大的人。”在去年的校运会上,王世林同学就打破了1500米的校记录,并且在5000米项目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4×400接力赛取得第五名的成绩。“不飞则已,一飞惊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王世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当他做出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那个决定时,就意味着他要接受比此前更严格的训练,意味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而在今年,曾经挥洒过的汗水都凝聚成了此刻的力量。最终,王世林夺得了三枚金牌,分别是1500米、5000米和4x400米,打破了5000米的校纪录和自己去年在1500米项目下创的纪录。

王世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激励我们继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
收获满满

(王世林夺冠后获奖)
当被问到这次运动会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王世林表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教练与队友们的陪伴与支持,还认识了很多热爱跑步的新朋友,同时观众们热情似火的“加油”也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谈到对未来的期望时,在体育上,王世林表示:“我想在一两年内达到半马一级的水平。我感觉长跑非常适合我,在学业上,我计划考本校的研究生,留在南昌大学继续深造。”
关于长跑,王世林热情地分享了自己平时训练的规划:“1500需要速度也需要耐力,在平常训练的话,我不仅会跑短的速度课和长的耐力课,力量训练和核心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5000需要有一定的速度基础,在此基础上跑长间隙和小力量素质训练。”最后他真诚地提出建议:如果是刚开始锻炼的话,不要过分压榨自己的身体,可以跑一休一。接着训练量可以逐渐增加,不过要训练有度,因为跑步时间特别长的话,会伤膝盖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跑完及时做一些放松。他相信,后辈们前途无量、希望无限,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南昌大学第三十二届运动会圆满收官,王世林也给自己征战校运会的四年画上圆满的句号。相信怀揣着梦想与信念的他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未来,他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成为更棒的自己。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少年王世林如同破风之箭,无畏地奔向广袤的未来。
编 辑:李雯靖
责任编辑:欧阳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