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极管与光的另一个故事:我校邓贞宙教授自主研制出数字硅光电倍增器
  •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0-06-21
  • 本网讯(信息工程学院)单光子探测是当今科学界及工程界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这类研究面对极低光通量直至单个数量级光子的探测,同时是当今科学界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国家科技部03专项计划(项目编号20193ABC03A040)的支持下,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邓贞宙教授携其团队研制出超高探测效率全数字硅光电倍增器(以下简称SiPM)。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真空管技术的光电倍增管(以下简称PMT)的弱光探测技术,该技术突破了PMT技术本身存在的许多固有特性,且对磁场不敏感,体积小巧,极大地扩展了其应用的适应性。目前,SiPM在光子雷达、空间测距、生物医学、夜视成像、工业探伤、空间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而关键的应用。南昌大学智能PET影像系统即是采用了SiPM探测闪烁光子。

    图 1   硅光电倍增器阵列及其耦合晶体阵列示意图

    邓贞宙教授及其团队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光电探测器件打破了我国在量子光电探测器件上尚无自主知识产权的局面,有效地解决众多高端领域的应用需要,突破国外的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且所研制的SiPM光电器件已申请集成电路布局设计专有权证书。

    图 2   集成电路布局设计专有权证书

    个人简介:

    邓贞宙,江西南昌人,是首批江西省“双千计划”入选者,首批“澳门青年学者”。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博士学位。2017年入职南昌大学任特聘教授、学科方向带头人,现为南昌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与“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专业的研究生导师。

    长期担任国内多家医疗器械科技企业高级技术顾问、首席科学家。2017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部基金评审人。已授权或者已公开的专利60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个人注册软件著作权6项。2018年研究成果入选“光学领域十大进展”,发表仪器研制的论文15篇,单篇他引超过200,入选ESI热点论文。


    编  辑:阮宏凯

    责任编辑:明海伟


  •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做客前湖讲坛
  • 分享到:0

南昌大学新闻网 新闻热线:0791-83969057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学府大道999号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